为引导企业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助力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近日,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加快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若干举措》。 建设对外投资综合服务平台 打造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汇集政府、专业机构、行业组织等境内外服务资源,建设“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平台”,从国别信息、政策、法律、金融等维度,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服务。 构建线下综合服务网络。在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钱塘区块建设“浙企出海综合服务港”。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建设“浙企出海服务站”,开展合作对接。全省形成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境内外互通、线上线下互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丝路护航”“十链百场万企”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优化对外投资备案管理 推进备案“一窗受理”。依托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平台,统一受理发展改革和商务系统对外投资备案材料。推广使用企业对外投资电子证照,实现“一证通用”,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提升服务效率。 建强境外服务网络 完善国别经贸信息网。发挥高校、律所和中国信保国别研究优势,组建专家智库,收集国别产业、投资贸易、营商环境等动态信息,编制国别投资指南,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建设跨境物流服务网。鼓励企业加强境外货物集散中心、分拨中心等流通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在中欧班列通道沿线投资布局物流设施,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 构筑境外安全防护网。完善境外安全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指导企业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利用好各类经贸合作、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妥善处理境外纠纷,维护企业海外合法利益。 加强企业出海服务 合规经营。汇聚专业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合规咨询。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排查专项活动。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与对外投资相适应的内控体系,提升企业对境外子公司的管控质量。 涉外法律。建设浙商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海事商事法治服务联盟,搭建浙商全球法律服务网络。开展涉外公证减证便民惠企专项行动,优化跨境仲裁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梯队式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 跨境金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利用人民币专项融资窗口,加大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贷款力度。鼓励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深化合作,组建银团依法依规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开展“走出去”金融服务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合规有序推进跨境资金池业务,加强汇率避险企业宣传和培训。 涉外知识产权与标准化。帮助企业加强海外专利、商标布局,加强与浙江重要贸易目的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合作。推动将浙江优势领域先进标准转化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区域标准。推动浙江认证检测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测试报告在海外市场获得采信与接受。 人力资源。引导省内高校与出海企业合作,共建“丝路学院”,为当地员工开展技能培训。鼓励高校、商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为出海企业提供培训交流活动。依托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等平台,开展跨境人力资源培训。 人员出入境。建立重点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人员出入境诚信名单报备制度,为外派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多渠道宣传劳务人员出境务工政策和规范程序,切实保障出境务工人员正当权益。 强化对外投资监测 强化日常监测。落实商务部企业对外投资统计和报告制度,督促企业做好对外投资统计数据报送和境外企业年度信息报告。按规定与相关部门共享对外投资信息,实现对外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监测。 加强风险研判。对企业生产、出口、海外经营等情况比对分析、综合研判,及时发现对外投资经营异常变动情况,为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对外投资提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