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非洲虽远隔重洋,但交流互鉴佳话频传。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中,大部分非洲青年是第一次来到中国。这次中国行,带给他们许多的惊喜、震撼与思考。中非青年对话会安排在活动最后一天,非洲青年与中国青年相聚一堂,探寻中非合作新动能。他们思维敏捷,言辞深刻,风采激扬,意气风发。

传承中非友好,离不开每一个中非青年的努力。
“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坦桑尼亚非亚青年基金会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布赖顿·马勒克莱提到,中非合作,尤其在农业、建筑业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给非洲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浙江四方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部经理黄炜炜对此深有同感。作为最早踏足非洲的中国农机企业之一,四方深耕非洲已有30多年,产品遍布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多哥、布基纳法索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了解到非洲对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所以竭尽所能地发挥企业优势,帮助非洲农业发展。”黄炜炜记得,2012年参加几内亚农机项目时,一行人从科纳克里开车一天一夜,行驶500公里到达该国内陆城市康康,成为最早到达该区域的中国农机企业,当地媒体还争相报道来自东方的面孔。
1963年,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赛伊达,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在布基纳法索约瑟夫·基泽尔博大学医学博士生内布诺马·艾梅·弗兰克·吉索的记忆中,2018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6支医疗代表团,前往布基纳法索开展援外医疗任务。如今,可容纳500张病床的国家级教学医院——博博·迪乌拉索医院,将很快交付使用。
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陆允平在2015年至2017年参加了第24批中国援马里医疗队。他在对话会中谈起马里医院有一位同事叫多哥,曾经在中国学习10余年,学成后回国成为马里医院的一名胸外科医生,现在已经是副教授。“在医疗队工作期间,他中文很好,是中非医务人员联络的枢纽,很多事情都找他帮忙。我们多次合作,一起开展新技术研究,合作推动了马里共和国胸外科的发展。”
作为突尼斯国家电视台记者,法拉斯·本·萨阿德报道了许多关于中国与突尼斯之间的往来。“今年是中国和突尼斯建交60年,深远的关系体现在双方建立的伙伴关系和所有领域的交流中,我和同事被多次邀请参加中国的活动。”法拉斯·本·萨阿德说,希望伙伴关系与合作在未来得到加强,特别是突尼斯官方代表团将在未来几天访问中国,他期待两国媒体之间能有更多交流。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青年记者的镜头早已对准中非友谊。“中非hand in hand”系列微视频中,一个个在金华求学的非洲青年被记录,他们的故事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世界。截至目前,“中非hand in hand”系列短视频海内外点击量已达4200多万,其中TikTok单平台点击量即将突破1000万。这意味着有海量的观众正在通过这些微视频了解金华、了解中国。
中国和非洲最宝贵的财富,正是青年的热情。“中非未来的希望在于青年。”塞内加尔爱国党主席青年事务特别顾问巴巴凯尔·恩迪亚耶表示,中非青年大联欢活动搭建了中非青年交流的桥梁,“我将与我的非洲兄弟姐妹协商,看看我们如何在非洲组织这样的活动,并邀请中国青年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