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对外开放
 

不同的人生轨迹 相同的创业抉择 他们在金华创业沃土逐梦圆梦

发布时间: 2023-07-07 17:52 来源: 市外办   浏览次数:   

6月26日,我市举办2023港澳·浙江周“金港合作@未来”香港专场推介活动,发布金华“港澳青年·商贸实训”创业就业支持计划,这让在金创业就业港澳青年大受振奋。

近年来,金华与港澳青年交流日益密切,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金华成为港澳青年发展的新沃土,一批批港澳青年走进金华、创业金华、乐享金华,在金华逐梦圆梦。

一次探亲旅行

让他选择留金创业

在义乌创业18年,42岁的朱启明早已成为半个义乌人,能说一口流利的义乌话。

“我在香港长大,常听妈妈讲起她的家乡义乌,还有‘鸡毛换糖’的故事。”朱启明小时候跟着母亲来义乌探过几次亲,当时的义乌没有给他留下太深的印象。

2005年,义乌的舅舅们建议他来义乌创业。那时,他已在香港一家公司担任文职,工作稳定,有自己的社交圈。“刚开始我拒绝了,因为不想离开熟悉的生活圈。”最终,出于舅舅们的盛情相邀,他“权当来义乌探亲旅游,没想过留下”。

逛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瞪大了眼睛。“没想到义乌发展这么快,家家户户都在做生意。”回到香港后,他念念不忘义乌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星期后,他从公司离职,背起行囊来到义乌。

“刚开始,我在舅舅的外贸公司学习创业经验。”其间,他从广东、香港进过几批潮牌服装,做点小生意,竟获得不小的收益。朱启明说,这让他留在义乌创业的心变得更加坚定。

让朱启明最赞叹的是义乌的营商环境。“这里几乎遍地都是创业者,彼此间能形成良性的创业互动,能给人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朱启明说,义乌这座城市包容性很强,让外来创业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如今,朱启明在义乌开了4家家具店,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背靠市场大树,有很多像我一样白手起家的青年创业者在这里赚到‘第一桶金’。”朱启明说,金华市场活跃,小商品城、五金制造、木雕城、影视文旅等特色产业全国闻名,政府对港澳同胞给予最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这些都成了他们安心留金创业的理由。

难舍乡音乡情

他举家迁回东阳

今年32岁的李宁原籍东阳,少年时跟家人迁居香港。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东阳工作,如今担任东阳市高铁新城管委会规划国土建设局物业管理部经理。“无论走到哪里,东阳才是我的根。”李宁说,家乡永远刻在他基因里。

“我的家庭,几代人在东阳和香港之间流转。”李宁的曾祖父曾是东阳当地有名的裁缝,年轻时下南洋闯荡,之后便留在香港生活。李宁的外公娶了祖籍同为东阳的妻子,生下李宁的母亲。母亲跟随外公外婆回乡探亲小住时,在东阳认识了他的父亲,最终喜结连理生下他。

李宁在东阳出生、成长。“高中时,父母觉得香港快节奏的生活能锻炼我,于是举家迁了过去。”每到寒暑假,李宁都会回到东阳生活。这里有他吃惯了的美食,一起长大的好友、同学以及亲戚,还有割舍不掉的乡音乡情。

大学毕业时,李宁的家人希望他前往香港工作,甚至为他联系了就业单位。“我想回东阳,为家乡作贡献。”在李宁的一再坚持下,父母又为了他举家迁回了东阳。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我的户籍还在香港,但政府出台关于港澳同胞生活、求学、求职等各方面政策,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2020年,李宁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东阳女孩,前段时间刚刚领了证。他说,他在金华工作多年,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创新力,希望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回来,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钟情第二故乡

通过美食促进两地交融

《读心神探》里的鸡蛋仔、《溏心风暴》里的水蟹粥、《怒火街头》里的咖喱鱼蛋、《潜行狙击》里的鸳鸯奶茶……在东阳横店这家港式餐厅里都能吃到。2015年,来自香港的蔡雅汶和哥哥蔡志强把地道的港饮港食带到横店,众多来横店拍戏的导演、演员,都是她家的铁粉。

下午5时,晚餐高峰未至,横店康庄南街上的“忆庙街”已是人头攒动。剧组工作人员、穿着戏服的演员、好奇的游客、在吧台前排队的本地人……门前偶尔还会停下一辆商务车,助理下车要几杯奶茶后匆匆离去,像极了港片中的场景。

“2010年,妈妈来义乌做生意,我们就跟着过来了。”蔡雅汶到金华学习、生活后,一直怀念香港的味道,隔三岔五会跑去港式茶餐厅解馋,但总觉得跟香港味道不一样。反复考虑后,兄妹俩决定将正宗港式餐饮引进金华,7年间已开了5家门店。

“金华是个适合开店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很多香港人,他们能提供很多中肯的意见。”开业第一天,一位广东籍明星路过时买了一杯丝袜奶茶,喝了没几口便愣住了。第二天,他一口气买了30杯送给剧组工作人员,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忆庙街”的港饮港食不仅成了一种味觉享受,更成了异乡人的情怀。

“相比香港,内地的物流运输更加发达,每天从香港早市采购新鲜的食材可以第一时间从深圳机场空运至义乌机场。”为了保持港式原味,“忆庙街”的食材无论是肉类、牛奶,还是面粉、白糖,甚至洋葱、柠檬都来自香港。蔡雅汶说,她希望将香港特有的饮食文化传到金华,通过美食促进两地交融。

在金华生活多年,蔡雅汶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她和哥哥都在东阳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金华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这里也是美食天堂,特色小吃很多,能吃遍全世界。我喜欢逛金华的市集,人间烟火气遍布大街小巷;我喜欢住金华的民宿,在山水之间感受宁静。”蔡雅汶经常充当金华的宣传大使,招呼香港的朋友来金华,开启新的旅程。(记者 季俊磊)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