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位于非洲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校园内,一场中国新春文化活动正在热闹举行。给非洲学生们讲解春联知识的正是这所大学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笑贞。
张笑贞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如今已经是三赴非洲。她曾先后在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和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在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仍复杂严峻之时,她又来到非洲,第二次担任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2022年我过来的时候还是疫情(期间),我因为对事业的热爱,对孔院也觉得就是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我舍不得,就再次踏上了非洲之旅,来到了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被张笑贞等很多中国人亲切地简称为“达大”。达大孔子学院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市、伊林加市以及姆贝亚市等建立了20多个教学点。这种一所孔子学院多个教学点的“一院多点”模式,正是张笑贞在2007至2010年担任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期间开创的,并且此后被很多孔子学院借鉴。 过去三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各个领域都带来冲击。当张笑贞抵达坦桑尼亚之后发现,疫情对当地孔子学院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张笑贞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多利用高科技手段、组织技能竞赛等等: “我们要利用现在高科技的手段展示图片声音,让学生直观感受,他们就会感兴趣,也加深了印象。我们还组织老师进行教学技能比赛,让老师也去钻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掌握中文。现在整个氛围非常好。”
张笑贞与达大孔子学院学生合影 一说到教非洲学生们学习中文,激发他们学习中文的兴趣与热情,张笑贞院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她说,学习中文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他们还有各式各样的兴趣俱乐部: “学习中文也要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就开设俱乐部,内容很丰富,我们有语言的操练,帮助提升口语,我们也有通过唱中文歌来学习中文,学习中国的书法,还有就是影视欣赏,(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中国。其实非洲学生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开设这些课,结束的时候大家就开始展示他们的作品。” 除了在教学方面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张笑贞还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希望为学生们学习与就业提供帮助: “我写了很多报告,关于如何推动大学选修课能够惠及更多的学生,关于本科专业学生的招生问题,关于达大录用本土教师的问题等等。我觉得孔院还需要服务社会,服务于当地。” 随着中国与坦桑尼亚两国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坦桑尼亚对中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坦桑尼亚国内学习中文的学生约有2万人。在张笑贞看来,遍布非洲乃至全球的孔子学院展示的是中国文化,促进的却是世界多元文化: “我认为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场所。它在加强中非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喀麦隆及非洲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笑贞为达大孔子学院学生提供学费 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非洲青年学生中间,张笑贞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妈妈”。无论是在喀麦隆还是在坦桑尼亚,她都真诚地对待非洲学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 “他们觉得我就跟妈妈一样关心他们。也许是这样,他们慢慢地就会把自己心里的话、把自己的苦恼回来告诉我,感觉跟我很亲。我会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他们分析问题,教他们做人的准则。” 一些特别温暖的学生和同事也让张笑贞时时感到难忘,用她的话说,这是一种福气: “有一个学生,他特意叫他的妈妈做了一个蛋糕,在家里做好然后保温保起来,从家里打出租车送到我的办公室来给我,他说,‘老师,祝你生日快乐!’我真是太感动了。我觉得在喀麦隆也好,坦桑尼亚也好,都会遇到这种很暖心的学生、同事。这是我最大的福气,也是我坚持来非洲工作的一种动力。”
2023年1月11日,达大孔子学院组织春节文化讲座后的合影 每逢春节,张笑贞都会在孔子学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非洲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文之美。从2008年第一次在非洲过年,到2023年又要在非洲欢度春节,不同时候的海外春节记录的是张笑贞在当地推广中文的辛勤付出与汗水,也是中非合作与交流的友好见证: “在非洲任何一个国家,我们都可以看见中国人在这边经商、办厂、做生意或者是留学等等。当地的人对中国的了解、对中文的喜爱、对我们的生肖(的认知)都逐年地提升。随着中文热的持续发酵,我觉得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对我们中国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