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图片新闻
 

第十三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22)在浙师大召开 钟依均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浙师大的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7-28 18:09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7月22日-24日,第十三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22)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得到《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学术期刊的支持。受疫情影响,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通过网络方式同步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次超过55万。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依均教授、华人探究学习学会荣誉主席李克东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钟依均代表学校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浙师大的基本情况。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个性化、智能化应用正在掀起一场全新的革命,数智融合已成为当下时代的典型特征。浙师大已在省内率先成立智慧教育研究院,建立智能教育研究团队,专注于人机协同化教育情景下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钟依均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多加指导,为浙师大教育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相信通过大家智慧火花的碰撞,必定能够为数智融合驱动的探究学习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未来教育,必将更为智慧、更为高效,更加普惠。

线下分会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拍友 赵立峰 摄

李克东教授在致辞中对浙江师范大学克服疫情影响,如期举办大会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李克东表示,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旨在为从事教育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和其他领域研究的全球华人,提供探究学习、跨学科学习和人工智能教育等领域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平台,借此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大会已先后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成功举办十二届,吸引上万人参加会议,在业内深获好评。本届大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会,他们将及时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必将拓展参会者的视野。

大会以“数智融合驱动的探究学习”为主题,通过12个大会特邀报告、7个探究学习创新实践工作坊、14组专题研究的164场分论坛报告展开,深入讨论新技术融入下的场景化学习、数据素养、AI素养与学习创新、悦趣化探究学习机制及其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支持的科创教育等问题。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黄昌勤教授、温州中学谢作如特级教师现场做了特邀报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杨浩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Yusuke Morita教授、台湾科技大学黄国祯教授、台湾中央大学杨镇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香港粉岭救恩书院邱洁莹校长和黄华骏副校长,通过线上方式做了精彩分享。

线上分会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拍友 赵立峰 摄

会议设置了十四组专题研究分论坛,论坛主题主要包括智能环境下学习者认知与发展、教育新基建与探究学习环境设计、多模态学习分析与探究学习评价、后疫情教育、混合教学与泛在学习、STEAM与跨学科探究学习、数据素养、AI素养与学习创新、新技术融入下的场景化学习、悦趣化探究学习机制及其应用、数字虚拟技术支持的科创教育、探究学习活动设计与创新实践等方面。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七个前置工作坊,分别围绕数位游戏式学习研究发展、LINKBOY-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元宇宙与数字人播报、学术论文撰写发表、基于STS真实情境的融创体验式教学、儿童创造性学习、课堂微探究自主建构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线上分会场。浙师大融媒体中心拍友 赵立峰 摄

大会共收到投稿论文200篇,参赛作品71件,最后录用论文135篇,作品51件。参与大会分论坛宣读论文118篇,展示作品46件。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51篇获奖论文和20件获奖作品。大会闭幕式环节,华人探究学习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玉顺教授作闭幕式致辞,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教授现场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魏雄鹰研究员宣读了获奖作品名单。

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自2010年创立以来,一直作为华人在探究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领域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分享平台,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研究、交流与合作,努力推动探究学习及其教育教学应用实践、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已发展成为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兼容整合的高层次会议。本次大会所呈现的高水平学术对话及高层次研究成果表明,在智能技术、学习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学习正走向综合化、沉浸化和虚拟化,探究式学习日益发展,服务学生思维成长及21世纪核心素养发展,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模式创新及实践深化具有深度发展空间。

( 作者: 张家华 孙艳超 供稿单位: 教育学院)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