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开放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内陆开放更是发展所向、时代呼唤。金华唯有直面内陆开放新挑战,争当排头兵、抢占制高点,方能将未来赶超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金华不靠海不沿边,是个典型的内陆城市。为了发展,金华锐意改革40余年,闯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开放新路。“义新欧向西依陆出境,义甬舟向东依港出海”,串起“一带一路”,连接陆海、联通中外。 2020年9月,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金华获得有史以来最大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迎接更高层次的开放。一年多来,金义片区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为地方谋发展”的责任,发挥国际贸易优势,奋力改革突破,呈现出“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出口通关更加便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辐射带动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域高水平开放。然而,对标国家的试点方案,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标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贸试验区不是制度高地,而是改革高地。国家给了牌子、帽子,是要让你去闯、去试,杀出一条血路,而有的部门和单位对自贸试验区承担着的重大使命认识不到位,坐等上级明方向、出思路、给点子,对先进地区的经验依样画葫芦、亦步亦趋,少了“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那股子劲。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已取得的制度创新成果,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义乌国贸改革的惯性优势、小商品出口的独特优势、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是吃过去改革的老本。系统性、有效性改革比较缺乏,项目招引与自贸试验区关联度、匹配度不高。包括向上争取跑得不勤,向下指导抓得不紧,纵向督办盯得不牢,横向联动不够充分等工作惰性,也还在困扰着发展。 唯有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打开激流勇进、乘风破浪的新局面。市党代会报告将“坚定不移实施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列为金华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提出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打造国际一流陆港和世界小商品之都,争当全国内陆高水平开放示范。这是金华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的宣言书、动员令,彰显的是“扛旗争先、崛起浙中”的决心和自信。 拉高标杆,提高站位,全力建设具有辨识度的一流自贸试验区,要突出制度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聚焦贸易、运输、资金、人员、投资“五大自由”,开展压力测试、迭代推进市场采购、数字人民币试点等“十大改革”,撕开更多口子,捅破更多“天花板”,加快形成一批首创性、集成化、差异化的改革成果。 要突出开放发展。聚焦双向高水平开放,抢抓市场开放新机遇,依托跨境电商综试区、“双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示范区等优势,培育期现结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补齐进口转口短板,创新进口出口转口联动发展模式,基本建成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要突出枢纽经济。推进华东国际联运港和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双枢纽”,义新欧班列通道、义甬舟开放通道和跨境电商通道“三通道”及小商品海外贸易网“一网络”提质发展,构筑畅通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打造国家“一带一路”支点,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 要突出项目为王。更加注重招大引强,鼓励跨国企业在金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建成投用义乌跨境电商产业园、全球数字自贸中心等一批百亿元项目,打造崛起浙中强引擎,为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项目支撑。 内陆开放闯新路,奋楫勇进正当时。让我们在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以小商品自由贸易为急先锋,统筹推进新型国际贸易、物流枢纽、先进制造,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奋力交出自贸试验区建设高分报表,为全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贡献更多金华力量。(金华日报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