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外事
 

5次入朝无果 烈属寻亲不弃 为父亲铸铜像,用另一种方式“回家”

发布时间: 2022-10-14 17:26 来源: 金华日报   浏览次数:   

“爸爸,你到底在哪?”这些天,金志建会时常回到婺城区蒋堂镇清水塘村,看着父亲金汝连烈士的铜像喃喃自语。村里人也会围过来,陪他一起聊聊烈士生前的故事。

金汝连,1952年4月参军奔赴朝鲜,留下年迈的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从此杳无音讯。那时的他并不知道,妻子已经怀有身孕。

今年70岁的金志建手机里存着一张父亲的照片,那是从烈士证上拍下来的。从2014年开始,金志建循着父亲当年的足迹,连续5年入朝寻亲,他在烈士墓碑上挨个寻找,却始终没能找到父亲的名字。

9月30日,烈士纪念日,金志建一早把按照父亲遗像定制的铜像送到老家。“父亲当兵是从村里出去的,他一定很想回到生养他的故土。”金志建说,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父亲的埋骨之地,但他不会放弃,如果他有生之年没有找到,后人也要继续找下去。

爸爸在哪?

“爸爸在哪?”小时候,金志建常常问奶奶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奶奶只知道儿子去参军,成了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金汝连加入村里的民兵连,因为表现好,很快成为民兵连长。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是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的人,组织上考虑他是家中独子而婉拒,但他并未放弃。之后,又几次报名参军,最终应征入伍。

金汝连牺牲的消息,两年后才传回家乡。随噩耗一起送到的还有一只木盒,里面装着一本烈士证,还有一枚奖章,这是他的全部遗物。那年,金志建5岁。

“我在烈士证上第一次看见父亲的样子,脸圆圆的,抿着嘴巴。”那天,金汝连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来报信。家人从战友口中得知,金汝连生前是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的副班长,他在1953年6月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军的炸弹击中,因失血过多牺牲。

金志建至今还记得奶奶捧着烈士证默默流泪的样子。33年前,奶奶在临终前嘱咐他:“孩子,有机会你一定要去朝鲜找到父亲的坟,就算是带回坟头上的一抔土、一块石,也算是带他回家了。”他一直记着奶奶的嘱托和期盼。

5次入朝寻亲

2013年,金志建退休,他开始筹划寻找父亲。

2014年8月,他第一次前往朝鲜。“当时还不能自由行,只能报旅行团,一路上也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金志建不知道父亲的最后一仗在哪里打,也不知道牺牲的具体位置,一切只能碰运气。6天时间里,他跟着旅行团在朝鲜各地转了一圈,车上能看到公路边有很多烈士墓,却不能下车查看。

第二年,金志建去了朝鲜江东郡和顺安区的两个烈士陵园,专门寻找父亲所在的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依然没有发现。他说,烈士陵园里基本上都是合葬墓,少的有七八人,多的有七八百人,每个合葬墓前有一块墓碑,正面刻着名字,反面刻着某次战斗牺牲情况及其他简介。

后来,金志建加入“志愿者烈士后代群”,400多位群友大多年逾70,想在朝鲜找到自己的亲人。“现在这个群已经超过1000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很多人都找到了亲人。”金志建说,他为他们高兴。

后来他了解到,父亲所在部队的很多战士是在江原道牺牲的,他也去过。金志建曾亲眼看见一个比他年纪还大的老人扑倒在一座墓前,嚎啕大哭,老人找到了亲人。“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完成奶奶的遗愿。”

用另一种方式“回家”

9月30日10时30分,金志建带着父亲的铜像到达清水塘村,一阵敲锣打鼓声把他的思绪拉回现实,这是村两委为迎接金汝连烈士“回家”特意请来的锣鼓队。与金志建同行的,还有孟祥斌烈士的妻子叶庆华,这次是她帮金志建完成带父亲“回家”的心愿。

“虽然还没有找到父亲,但是我想让他先用另一种方式‘回家’。”金志建说,为父亲定制铜像,也是为了让自己有情感的寄托。

金汝连烈士的铜像被安放在清水塘村文化礼堂,敲锣打鼓声也吸引了一些村民围观,八九十岁高龄的村民看见铜像一眼就认出了他。“我们村里人基本上都知道金汝连,因为他是英雄。”清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金孝平说,受到这些革命先辈的影响,每年村里都有年轻人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金志建虽然没能找到父亲墓,却发现了其他三位金华籍志愿军烈士墓。确定章明仂、郑正春、黄茂和三位烈士分别是兰溪、罗埠和义乌人,并把这个消息通知了烈士家属。

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定每年一次的寻亲未能成行。金志建和群友商量着,等疫情过去一定要再出发。“就算到头来真的不能找到父亲,但能帮别人找到亲人,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金志建说,趁自己还有精力,还要继续找下去。(金华日报  记者 季俊磊 文/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