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一跃而至。辞旧迎新之际,回望2021年,我们重温建党百年荣光,共同见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齐赴2022年,我们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一起踏上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未来。 迈向新征程,上月底闭幕的义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全面擘画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奋进号角。这是义乌发展的时代使命,也是义乌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景。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在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蓝图之上该如何谱写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建设新篇章?下个五年该怎么干?在刚刚结束的义乌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只待一步一个脚印、低头绣花功夫,书写好时代新答卷。 回首五年 勠力同心谋求新突破 回顾过去五年,一直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为国试点”的义乌过得极不平凡—— 新增国家级改革17项、省级改革26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31座城市复制推广,“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获批国贸改革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阔步迈进自贸区时代;“无中生有”光电光伏、汽车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绕城高速、金义轻轨通车,有机更新8万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快递业务量从全国第六跃居全国第二,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5年领跑全国,成为全省人口最多县市。 五年奋进路,义乌的变化显而易见,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动力强劲、成色十足。去年,义乌规上工业产值跨越千亿大关,工业大县营商环境评价领跑全省;政企连心抗击疫情、共克时艰,市场主体新增数量全省第一;改革继续多向发力、多点开花,仅自贸区改革涌现23个“首单”“首例”;义新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不断延展,市场采购2.0版实现数字贸易全链路打通;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高地呼之欲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税占比全省第一;完成首批“百园工程”,成功创建“三甲”医院……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进一步彰显义乌改革有为、开放有度、转型有效,城乡融合提速,民生保障有质,城市更加宜居宜商宜游。 立足当下 十项行动开局谱新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深化之年、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义乌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科学描绘今后的发展蓝图,研究确定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均快于面上投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收入比持续缩小;节能减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目标在前,使命催征。为跑出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共同富裕示范加速度,今年,义乌把高站位和实干事相结合,将重点实施十项行动—— 实施市场升级行动,促进市场持续繁荣。市场是义乌的根和魂,市场兴则义乌兴。义乌要始终坚持工作围绕市场转、城市围绕市场建、产业围绕市场育,推动传统市场升级,通过优化市场行业布局,支持优势行业做大做强;推动贸易升级,全面优化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全力推动进出口、转口贸易长足发展;推动业态升级,培育发展离岸贸易、易货贸易,支持直播电商、内容电商发展,加快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新业态发展;推动服务升级,加快“人货场”云化改造,完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升贸易履约支撑能力。 实施通道拓展行动,构建全面开放格局。义乌要完善全球化立体化集疏运体系,通过高质量发展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高质量推进“四港”联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和水平。 实施改革深化行动,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义乌要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自贸区改革以及其他领域改革,不断强化核心业务梳理、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打造数字服务最优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战斗力。 实施产业提质行动,做强制造业发展支撑。义乌要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制造业提质增效。通过立足“4+X”产业,加大链主型企业、上下游产业招引,不断强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大脑+数字工厂”,持续强智造;做强智能显示材料、绿色动力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打造强平台;通过做优做精做细服务、提升政策实效,支持企业发展,培育强企业。 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提升塑造变革能力。义乌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全面激活创新主体,在现有资源禀赋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实现系统重塑,注重科技赋能,加快动力变革,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实施城乡提升行动,打造高品质现代都市。义乌要推动空间重构、产业重整、村庄重理、产城融合,让城市功能更完善;构筑“三轴六向”区域互联大通道,完善“两环一纵两横”等交通网,让群众出行更快捷;加快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完善数字等生活新服务,让生活环境更优美。通过强“内涵”提“颜值”,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都市。 实施共富示范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义乌以缩小城乡差距试点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义乌要加快“扩中”“提低”改革,确保共富路上一个也不掉队;实施“一镇一策”定向扶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线共富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万品协作共富行动,深化对口协作,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实施生态提档行动,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义乌要打好“双碳”攻坚战、环境提升战和绿色保卫战,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名片。 实施平安守护行动,社会治理能力跃上新台阶。义乌要全面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构建“一网智治”数字法治体系,保持高压态势,守牢公共安全底线;加强金融领域监管和信用应用,守牢经济金融底线,始终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 实施民生优享行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义乌坚持从人的需求和用户视角出发,打响善育义乌、好学义乌、健康义乌、文化义乌、怡养义乌这五大品牌,不断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展望未来 扛旗争先开启新征程 过往皆序章,未来可期盼,奋斗正当时。今后五年,义乌将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坚持“兴商建市”不动摇,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竞逐数字化、双循环、共同富裕“三大新赛道”,塑造贸易枢纽、开放窗口、智造集群、现代都市、乡村振兴、美丽义乌、民生幸福、善治之城“八大新场景”,立发展大志,行改革大道,顺转型大势,担共富大责,赢治理大考,扛旗争先、崛起浙中,朝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楫前行。 壮志凌云,争当发展先行者。回溯奋斗历程,义乌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从内陆小县走向百强大县,从鸡毛换糖走向世界小商品之都,铸就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演绎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开启新征程,义乌更须以更大视野、更大气魄、更大手笔,勇当发展排头兵,力争到 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 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00亿元,金融存贷款总量达1.5万亿元;金义都市区核心地位更加凸显,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继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迭代优势,续写义乌市场新辉煌。从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至今,义乌市场已走过40年。40年风云激荡,在新的历史节点改革再扬帆。在“十四五”期间,义乌要迭代放大市场“五大优势”,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万亿小商品贸易枢纽、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节点,创造义乌市场新辉煌。蹄疾步稳推动数字化改革,加快形成更多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构筑数字变革高地。到2026年,实现内外贸总额突破1.1万亿元,跨境电商突破2000亿元,年货运量突破1.2亿吨,义新欧班列突破3000列,国际贸易自由示范功能更加彰显,营商便利度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乘势而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引导。义乌曾以“贸工联动”缔造了小商品产业竞争优势。如今,在新发展阶段,义乌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新目标,以新的发展优势落实新部署,不断打造优质的“义乌制造”“义乌创造”,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接下来,义乌要加快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构建“传统+新兴”智造产业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义乌。到2026年,建成浙中科创大走廊核心创新策源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人才资源总量达50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全省领先。 一马当先,勇当共富排头兵。作为先富带后富、再到共同富裕的试验田,接下来,义乌要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全面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到2026年,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5以内,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现代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久久为功,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战疫情、抢复工,惠民生、稳企业,这两年,义乌交出了一份基层治理高分答卷。未来,义乌将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现代政府,全力护航改革发展,勇当善治排头兵。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党建引领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义乌、平安义乌。到2026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无积案县”成果持续巩固,平安义乌建设跃居全省十七强县市前列,争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民生无小事,件件暖人心。每年都有一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盼的民生实事落地解决,不断改善百姓民生福祉。 民生实事件件落地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今年义乌两会上,又有十件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票选出炉,涉及住房、教育、文化、交通、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新当选的义乌市市长叶帮锐表示,下一步将明确时间表,落实销号制,确保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做细做实做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1.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启动农村有机更新(含微改造)30个村,新增农民建房9000户,开工新社区集聚安置房5000套,新建、改建、转化保障性租赁住房18000套(间)。 2.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建成投用中小学、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1万个,新建25所学校“上下学接送区”,优化义务教育段学校课后托管服务供给。 3.完善公共基础配套。新增天然气设施配建村(社区)30个,完成天然气入户1.5万户,实施10个中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增或改造提升公厕30个,推广智慧停车平台应用。 4.优化卫生健康服务。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完成发热门诊规范化改造4家,深化二级及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共享。 5.关心关爱老年群体。试点建设3家村(社区)小微养老机构,建设5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完成2家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10万剂次,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专项培训1.5万人次。 6.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新建或优化公交候车亭100个(其中农村80个),新增或优化公交接驳轻轨线路20条,新建或提升农村公路30公里,新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00个。 7.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3家,建立定点保供放心蔬菜基地30处,建成外卖餐饮单位“阳光厨房”300家。 8.加大文体服务供给。举办青少年科技小课堂、“花开四季”文体课外学堂1500场次,开设“公益普惠·职工学堂”500场次,新增百姓健身房、足球场15个,将国民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居民健康体检,建立居民个人体质健康档案2万人次。 9.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新增创业孵化基地5家,高质量举办创业活动30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次。 10.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全面实施幼儿园晚托、暑托服务,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800个,规范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成长驿站30个,培训保育员3000名。(龚喜燕 方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