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章
 

新经济下的义乌社会形态趋势

发布时间: 2022-01-24 12:41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新经济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大发展,促发生产力的结构变革,另一方面促使社会形态调整,促成社会结构优化,这种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影响深远。经济改革关系从过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共同富裕为标志的公平优先、安全平衡。“十三五”以来,我国基于经济进步的社会转型开始加速,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以县域来观察新经济对社会形态的影响,具有可视性和典型意义。

机器换人与文化复兴。五年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GDP突破1700亿元,站上1730.16亿元(快报数据)的新高度,增速高达11.6%,这得益于招大引强战略和鼓励工业技改投入,得益于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提升和机器换人。2017年义乌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12.9万元/人,2020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15.7万元/人,2021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22.9万元/人。劳动生产率的持续稳定提升,不但代表着财富增长,同时还意味着劳动群体休闲时间的增加和文娱消费的增长,2017年,义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占GDP比重为7.1%,2018年义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93.74亿元,占GDP比重为7.2%,2019年义乌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26.61亿元,占GDP比重为8.8%,增长稳定,趋势明朗。正在强化的数字产业将以加速度推动生产力提升,以易开盖实业公司和真爱集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数字化工程,代表着存量经济的增长后劲,也意味着从业人员消费提升和教育文化需求,包括职业技能再教育等产品供需的升级,预期疫情后的文化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增长。

共同富裕与服务产业。义乌的共同富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连续十五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列全国县市(不含区)的首位。义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17年的1.98降为2020年的1.90,2017年义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811元,2020年义乌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210元,预计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7.8万元。规上工业人均应付职工薪酬2017年4.3万元,2020年6.2万元;2020年工资性收入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3%,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6%,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8%;以2020年为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3∶19.1∶25.9∶11.7,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共同富裕前景光明。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收入占GDP比重的提升,代表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增长,大服务业(含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2017年367.19亿元,占GDP比重为32%,2020年为541.91亿元,占GDP比重36%。都市型经济架构已现,初具规模。今后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大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选育和培育,以服务业的“优大强”,反作用于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高质量发展。

资源均等与网格智治。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中,义乌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教育资源均衡化,医疗卫生健康资源向乡村倾斜化,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城镇化率76.9%,2020年城镇化率79.68%,明显高于同期全省的72.17%和全国的63.89%。2017年以来的五年间完成城乡有机更新8万余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实现280公里串联,荣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增绿化面积496公顷,所有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2021年一年新增学位1.6万个,新增乡村家庭医生签约3.6万人,实现低收入家庭无劳动能力人员100%虚拟就业,实现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社保应保尽保。2020年疫情以来,社区基层网格自治系统持续优化、不断成熟,智慧社区和疫情管控开始数实融合,网格制度的人工智能系统具备开发和应用条件。

资本利得与消费水平。五年来,义乌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分别为9.4%和15.2%,财政收入增长低于社会投资增长,说明投资利润仍然保持较大空间,2021年义乌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3%,在金华排第一,远高于同期全国的4.9%。义乌的投资热度不减,义乌市场的回报依然乐观。就全国来看,数字经济启动了十万亿级以上的新市场,新兴的数字基建和数字产业投资回报空间更大。义乌电子商务的强劲增长也彻底改变了消费水平,包含消费总量和消费价格,202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3%,零售业增加值增长9.5%,结合电商消费占比的国内领先地位和快递流入总量增长,义乌的消费总量有着比现有统计数据更多的增长,消费价格则有着更多下降。

人口增长与素质提升。义乌经济繁荣,城市扩容,人口增长显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义乌市常住人口185.94万人,十年共增加62.54万人,增长50.68%,义乌成为我省人口最多的县市(不含区)。人口总量和增速,是用脚投票的经济学指标。充满活力的义乌经济、一流的营商环境、领先全国的创业成功几率和就业机会,是义乌吸引外来人口的根本原因。人口素质进步较大,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为39.94%,比2010年提高了14.97个百分点。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6558人上升至14720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674人上升至1659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6684人降至40505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3564人降至19281人。全社会从业人员中人才资源占比达到41.56%。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快速调整社会结构和更新经济手段,当前国内经济治理已经明确指向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虚拟货币、双碳目标、房地产、校外教培等新领域和重点行业。传统的业态边界、社会边界和阶层边界正在解构重构,新的社会形态初具雏形。数字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下,就业率和劳动力偏好选择、平台垄断和实体批零业存续,产业周期和新兴产业、财富增长的投资效率和共同富裕的社会正义等等,都是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基于数字经济的投资转型、产业重构、收入增长、人口资源、分配机制等新经济理论和模型,其出发点和归结点,必然是新经济下的新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全新经济视野,有待深入梳理分析。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