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义乌遵循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定位,主动担当,以改革推动贸易方式创新,持续赢得开放型经济发展机会。义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立足新发展格局,以贸易为先导,物流为支撑,抓住关键平台,面向未来五年塑造开放窗口新场景。 一、塑造开放窗口新场景的意义 塑造开放窗口新场景服务对象是中小微企业,目标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经济发展,构架是以“一港一通道一班列”为牵引的立体化多层次集疏运体系,对义乌开放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1.新场景促进贸易规模扩大。 新场景中“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可挖潜区域合作,深化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跨区域集货合作,为“义新欧”班列争取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中欧班列枢纽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奠定基础,有助于加强与央企、大宗商品进口企业等合作,扩大回程货物,推动班列进出口双向平衡,降低班列运输成本。新场景新设施建设创造新贸易机会,义甬舟西延工程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枢纽、跨境电商综试区联动,布局物流园区、物流快线、商品分销网络,打造陆海统筹、数字智慧、综合立体、东西互济的开放大通道,扩大贸易规模。 2.新场景提升服务智能化。 新场景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运用,推动数字赋能、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加快建设数字义甬舟,港区联动。以信息港为纽带,统筹推进铁路、航空、海运等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打通海陆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实现“一窗办理、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全球直达”。全力招引跨境电商物流、数字物流、智慧仓储等平台龙头企业入物流园,推动物流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3.新场景深化民众国际交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通过文化交流互鉴,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助力义乌企业集群“走出去”。深耕文化、旅游、服务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破除文明隔阂,减少文明冲突,超越文明优越,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建成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为相关国家输送医疗人才,寻求新的合作机遇和项目。通过承办体育、文化等活动,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扩大全球朋友圈,结成合作好伙伴。 二、厘清开放窗口场景的现实基础 塑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窗口新场景“新”体现在“义新欧”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标志性开放平台迭代升级。那么,义乌前期物流发展已奠定哪些良好的现实条件呢? 1.物流网络全球化基础。 义乌已形成“海陆空、铁邮网、义新欧、义甬舟”多位一体的综合物流体系,是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有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配载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功能平台,是浙江省义甬舟对外开放大通道的核心枢纽之一。通过义乌港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运作,可通达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运航线;“义新欧”班列运营16条线路,辐射欧亚大陆50个国家和地区,到达境外站点101个,实现丝路沿线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的全覆盖,打通“中欧+海铁+海运”多式联运;在全球46个国家布局120家海外仓。 2.物流行业数字化基础。 近年来,义乌市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物流行业数字化发展,全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使用率约70%。第一层次是加快骨干企业信息化。如“佰川物流”成功申报义乌首张网络货运运营牌照,与蓝桥软件公司合作,推动货物双向运输和全流程管控。第二层次是物流园区信息化。如红狮物流园开发App,通过“商户下单——司机申报——派单揽收”,精准匹配商户和司机彼此需求,方便信息发布达成交易,方便客户跟踪货物运输记录,方便费用实时结算。第三层次是物流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以来已相继上线“义乌好运”“绿闪侠”“拼车宝”等同城配送平台;“环球义达”国际物流上线,专线公司入驻52家,物流线路156条,覆盖90个主要国家;已有150余家物流企业参与“义发货”国内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测试运营。 3.物流改革创新力基础。 2020年义乌入选省物流示范县(市、区)综合改革创新试点,义新欧贸易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省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试点,为义乌开放经济发展注入物流改革创新动力。与省海港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建设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和“第六港区”数字服务应用场景,义乌陆港与宁波舟山港初步实现一体化,出口集装箱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海铁联运常态化开展“市场采购+一般贸易”拼箱转关业务。深化“义新欧”班列一件事数字化改革,义乌构建起联通商务、海关、信用办、银行、保险等数据资产价值体系,历史性突破“铁路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业务,贸易企业以铁路多式联运提单为凭据获得“运费贷”或“货物贷”等金融供应链服务。“义新欧”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铁路运输项目试点,提供一站式“通关+物流”节点信息,缩减出口作业平均时长,有效降低物流行业融资门槛与成本,有力提高贸易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三、推进开放窗口新场景建设的路径 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更大魄力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在更高起点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开放思维、通道平台、制度创新等开放元素的集聚和提升上取得新突破,让义乌开放呈现日新月异的新景象。 1.以开放思维引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解放思想,开放再出发。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危机和挑战,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积极发挥义乌国际化市场、物流等优势,在扩大开放中谋求新发展,在开放中深化多元合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实事求是,开放再提升。树立问题导向,真抓实干,着眼于对外开放中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大胆创新工作的思维、方法、机制,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全面地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三是紧扣主题,构建新格局。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依托高水平的开放,不断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要素流动,寻找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形成双向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的战略布局。 2.以高能级通道平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构筑“义甬舟”大通道,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加速构筑陆海双向物流通道,拓展“义甬舟”大通道集货辐射范围,形成多港口联动的海铁多式联运通道格局。二是完善自贸试验区大平台,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打造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三是高质量打造“义新欧”中欧班列。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资源,推动班列运输与进口市场培育协同发展,推进中欧班列采购进口。积极发挥“义新欧”班列溢出效应,结合义甬舟大通道西延伸,打造辐射浙中地区以及赣皖等省的“第六港区”,推动“义新欧”从物流通道向贸易通道升级,延伸班列服务价值链。 3.以制度创新激发内外贸一体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深化自贸区改革攻坚行动。充分认识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断拓展改革内涵与外延,瞄准制约对外开放的重点难点堵点,通过系统集成不断释放制度创新的红利,不断重塑义乌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一次不用跑”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集聚更多资源要素,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立足建设长三角“金南翼”,推动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紧密对接和分工合作,加强贸易、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等互补合作,积极参与省内及长三角区域开发区合作发展,建设长三角重要陆路枢纽。 (义乌市委党校 周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