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8月,企业年出口额首次破亿,同比增长58.6%。”这段时间,来自欧美的订单纷至沓来,金华市百和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喜上眉梢。车间里,200多名工人忙得热火朝天。包装工高春华说,赶工时节,每天要加班到晚上9时。 “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涌动,开放已成为金华发展的关键引擎。列车滚滚直达欧洲腹地,货轮奋楫百舸争流……金华开拓延展海陆空条条大路,奏响国内国际双循环交响曲,以开放之姿大进大出畅通智造血脉。 一座港 家门口的“出海口” 在商人尼古拉的哈萨克斯坦家中,墙上安装着白色采暖散热器。他打开开关,不一会儿,暖意充盈。采暖散热器上“博斯迪泰”中文Logo非常醒目。这是地道的金华制造,来自4700公里外的浙江荣荣实业有限公司。 “荣荣”位于武义县,其拳头产品采暖散热器在东欧、中亚市场份额颇高,一个月出口约80万片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荣荣”采暖散热器的经销商,尼古拉每两个月要下单一次,每次订约9万片。而这些采暖散热器,多是搭乘中欧班列而来。 9月19日,在“荣荣”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紧生产。“这批订单将在3~5天内发货,通过班列运往东欧。”总经理田森林说,以前企业海运占90%,自从金华开通中欧班列后,铁路运输比例逐步上升,现已占到60%。 “海运周期为两个月,运输时间长,回款也慢。一个集装箱运输费最高时涨到2万美元,利润都被运费‘吃’掉了。”中欧班列给了田森林满满惊喜:运输周期缩短至20天,货物不会积压,运费也有所降低。“物流通道稳定高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发展壮大。” “钢铁驼队”一路疾驰,今年“荣荣”也跑出一条昂扬向上的优美线条——产值突飞猛进,1—8月底同比增长50%。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金华枢纽建设中受益。在华东国际联运港,一趟趟中欧班列来往穿梭,陆上“新丝绸之路”铿锵之声跃动;海铁联运充满活力,从火车接卸到码头转运的“绿色通道”开通,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只要铁路能去的地方,我们就想办法开通。班列货源从金华向整个‘长三角’辐射。”金华市浙中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建源说,“我们不仅有中欧班列,还配套了公铁联运、跨境电商、仓储配套、公路港、物流园区等。” 新闻纵深 华东国际联运港总投资130亿元,分三期实施。一期铁路南货场及海关监管区、集拼仓储区等功能配套平台已建成运营,是中欧班列金东平台和海铁联运班列起运地;二期以大宗物资交易(交割)中心为核心,明年将建成;三期为杨梅塘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 中欧班列金东平台开行5年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运13.3万标箱,运送货物货值约300亿元,覆盖50多个国家,辐射全球160多个城市。 两笔账 激荡市场添动能 在金义黄金主轴中心节点上,金义综保区的梯形建筑造型,仿佛正张开臂膀拥抱世界。 9月27日清晨,这里迎来了刚结束“长途旅行”的500吨电解铜。它们从日本登上货船,经过6天漂洋过海抵达上海港,一路南下最终“入住”B仓。仓库内,还有不少“小伙伴”,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电解铜以及来自越南的棉纱等,将1万平方米仓库堆得满满当当。 9月27日上午9时,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璐茜在B仓一路小跑忙开了。“动作快些!这批电解铜这两天就要运到金东、东阳和宁波的工厂。”她清点物资、接打电话,安排人员装车,仓库外货车排起的长龙已达上百米。下午5时起,同事朱运聪接班,调度完最后一辆货车,已是深夜11时30分。当天,他俩共调度发货600吨电解铜。 金东区,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9月28日一早,这批电解铜中的一部分已进入高温熔炉,化成红红的铜水……下周,一批全新铜制品将经质检后下线、包装、出库,运往国内外市场。 原料从电解铜到棉纱、纸浆,产地从巴西、越南到中国,辐射从浙江到华东、全国——华东国际联运港与金义综保区“港区联动”模式在持续创新。金义综保公司董事长朱琦说,中欧班列回程及海运进口的大宗商品在金义综保区集聚,源源不断送入周边企业,形成“保税+进口”“保税+转口”模式,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从以往要到上海买原料,到现在家门口就能提货,这种便利让“天宁合金”负责人蒋洪赟满心欢喜:“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 企业算的是成本小账,枢纽助力,开支更省了。而金华算的是贸易大账。金华拥有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产业大集群,每年对铝、铜和塑料粒子等原材料需求颇旺。金义综保区全力打造的大宗商品进口基地,助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 在金华国际货运行业奔忙10年的“金华囡”王璐茜说:“我学的是国际商务专业,10年前大学毕业时,亲朋好友说‘金华没多少国际商务,你还是留在杭州发展吧’。”10年过去,金华内陆开放枢纽建设渐入佳境,建强平台、贸易扩大形成良性循环。王璐茜庆幸:“选择回金华,对了!” 新闻纵深 金义综保区自2020年6月开展大宗商品贸易,进出区货值已达83.64亿美元。据统计,该区电解铜供应,覆盖了浙中城市群60%以上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棉纱则满足兰溪市80%以上纺织规模企业的原料需求。 目前,金义综保区进出口额居浙江各综保区第3位。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133.5亿元,同比增长54%。 三级跳 双循环下“通全球” 8月底,货值为293.8万元的8万余只铝锅在金义综保区通关放行,发往尼日利亚。同时,货值为293.8万元的铝锭在尼日利亚五环金供应链有限公司海外仓装柜,发往中国。新型易货贸易模式在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落地——此单贸易以实质易货的方式开展,无需跨境资金收付。 作为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模式,“拿企业所有换企业所需”整合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金华,一条条新路被“创”出来、“闯”出来,“走出去”“引进来”深度链接全球经济,贸易模式、业态进一步创新。往来的船舶、呼啸的列车,一幕幕火热的场景,正是金华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生动实践。 20吨美国扁桃仁运往宁波,8吨榛子运往江西……进入9月,中瑞众果(浙江)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屈宗童为旺季的到来而忙碌:“最忙的时候干到通宵。” “中瑞众果”从事食品加工、销售,今年是它落户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第3个年头。“金华的交通物流、贸易环境好。”屈宗童说,借助金义综保区平台,企业开启发展“三级跳”,去年进出口额达1.4亿元,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仍有望达到2亿元。 距离“中瑞众果”20分钟车程的浙江白马实业有限公司,感受到的是枢纽建设提速的另一种甜头。“我们生产园林工具,枢纽建设拉伸了产业链条,人才聚集帮助企业走得更快、更远。”“白马实业”信息化负责人汪猛说,公司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批量招引人才,已有一支100多人的研发团队,100多款产品远销欧美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闻纵深 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带来的获得感有多大?这在广大市场主体身上不难找到答案——今年上半年,金华市场主体同比增幅全省第一、新增数量全省第一。比市场主体增量更可贵的,是大开大合“内畅外联”的活力值。今年前8个月,我市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417.3亿元,同比增长22%。“金华通道”顺畅发力,企业“买卖全球”更加给力。 一个个重大平台强势崛起、一条条外向通道科学布局、一项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金华枢纽致力打通“双循环”渠道,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金华日报 记者 王春雷 陈玉杰 唐宇昕/文 卢奕仿/摄像 胡肖飞/摄影 黄露/制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