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外事
 

王晓乐:我愿是一座金华桥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发布时间: 2022-09-22 17:15 来源: 金华日报   浏览次数:   

这10年,我们在圆中国梦,外国人也在中国圆梦。我们采访了1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他们以第一人称讲述金华故事,折射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以及开放包容。

——编者

我叫王晓乐,来自坦桑尼亚,现在是浙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来金华5年多了。我很感谢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找到了人生方向:我想让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国文化,看到真实美好的中国。

从小,我就对中国和汉字充满好奇。我家在坦赞铁路边,铁路是中国援建的,铁路旁超市里的商品上有很多汉字,我虽然看不懂,却觉得很有趣。小时候,我和很多非洲人一样,爱看李小龙的电影,向往中国。在很多人印象里,中国遍地都是李小龙,中国人都会飞,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不是。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让非洲人了解真实中国的初衷。

后来,我在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求学,为了能来中国,我参加了孔子学院的汉语课程,开始学习汉语。在孔子学院的学习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学习了书法、太极,体验丰富的中国文化,学会了舞龙舞狮,两次拿到了“汉语桥”坦桑尼亚赛区亚军。

因为这段学习经历,我才有机会来到中国。2017年,我又获得了到浙师大读书的机会。在金华学习汉语国际教育,成为我梦想的起点。

在课堂上,我学习了丰富的汉语教育知识,但更吸引我的,是走进金华的大街小巷,跟大爷大妈聊天,结交中国朋友,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这是一段无比美妙的文化体验之旅,我学习中国剪纸、参加划龙舟比赛,还经常去雷锋文化馆做志愿者。雷锋是一位中国好人,我要好好向他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已经去过中国十几个省份,这个暑假,我刚去过新疆和内蒙古,那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太让我痴迷了。

好多金华朋友夸我汉语说得好,说我是个“老金华”。不不不,真的不够好。学习汉语不仅是学习语言,还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要更快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变成一个能读懂中国的老外,做一个“中国通”。

我愿是一座金华桥,连接金华与非洲。斯瓦希里语既是我的母语,也是非洲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我发现很多在坦桑尼亚学习工作的中国朋友需要学习斯语,于是,我开了抖音号,基本上每天都发布教学视频。

2021年,我还参与了全国推广的疫情防控外语通项目,用斯语翻译中国防疫注意事项宣传语,为在华外籍人士提供语言服务。

浙师大拍了一部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我参与其中,用3个月时间填词谱曲,创作出一首《坦赞铁路之歌》。

前不久,我拍的一段讲述中国故事的视频登上了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官方平台。我将一些中国影视作品翻译成斯语,发布到非洲的社交媒体。

朋友告诉我,有一位名叫陈望道的金华人,是第一个用中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这本书里藏着中国复兴的密码,我很想尝试用斯语翻译《共产党宣言》。

将来,我希望能成为国际媒体的一名记者或是文化传播者,为中非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不少朋友问我,金华怎么样?我说,这里很棒,不仅有绿水青山、高楼大厦,我更要夸一夸的,是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国际化。一大批像我这样的外国人在这里做生意、求学。在这里,能找到世界各地的美食,能遇到热情的微笑,这里的人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世界上总有一些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优秀的,这是一种偏见,部分原因是因为不了解别的文化。

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颜色的花,我没有去看的兴趣。中国有一句诗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金华,就能感受到。(金华日报  记者 许健楠 统筹/文字整理  刘任翼 摄/视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