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国外人才交流
 

毕业于浙师大的他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约675万元!

发布时间: 2022-08-24 18:11 来源: 德清组工    浏览次数:   

8月21日上午,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其中,浙江德清籍学者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单项奖金约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

杨学明简历

杨学明博士,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兼),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杨教授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德清,1982年从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198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他是国际顶尖的物理化学专家,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一次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长江学者成就奖、陈嘉庚科学奖、布罗依达奖、洪堡研究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现任中国化学物理杂志主编,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副主编。

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后,杨学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了几年博士后工作,而后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的邀请,赴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工作,从副研究员干到终身研究员,一待就是6年。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

杨学明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等20余项科技项目。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这是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经发表研究论文440多篇,其中15篇Science论文、1篇Nature论文。

一起来看下本次获奖名单

▼▼▼

2022年“生命科学奖”获得者

李文辉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获奖评语:

奖励他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李文辉,1971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感染人类。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2022年“物质科学奖”获得者

杨学明 南方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获奖评语:

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德清。1991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现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2022年“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得者

莫毅明 香港大学 

获奖评语:

奖励他创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

莫毅明,1956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Edmund and Peggy Tse讲席教授。

什么是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

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三)主要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未来科学大奖设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个奖项。今年的大奖经过8个月的严格评审,最终诞生了三位获奖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的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的莫毅明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依托未来论坛于2016年正式成立,表彰大中华地区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长期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该奖项有“中国诺奖”美誉,是我国内地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发起设立的民间科学奖,单项奖金为675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

大奖借鉴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著名科学奖项的评选机制,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不接受个人申请与机构推荐,最大程度上摒弃“关系”等复杂因素的影响。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