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县市区外事
 

约罗·迪亚洛:金华像一座巨型博物馆,在这里见历史见未来

发布时间: 2022-11-04 17:49 来源: 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浏览次数:   

近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马里籍高级研究员约罗·迪亚洛(Yoro Diallo)教授接受金华日报“我在中国圆梦”栏目的采访。约罗·迪亚洛教授以第一人称讲述金华故事,生动阐释自己在“中国梦”里的深切感受。

人物名片

约罗·迪亚洛(Yoro·Diallo),69岁,来自马里,毕业于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神学院,从事博物馆研究已逾30年,是国际博物馆理事会马里委员会前主席、马里国家博物馆前研究员、马里共和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前第一参赞。精通法语、阿拉伯语、英语、沃尔夫语。2013年,作为外交官来华任职,现为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马里籍高级研究员、非洲博物馆馆长、非洲法语国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圆梦:在中国高校首家非洲博物馆里,亲历和见证中非文化相融、民心相交

从小,我对中国就有着特殊的感情。父亲是马里一所学校的校长,这所学校是中国援建的。那时,学校里经常播放中国歌曲,虽然当时年纪小,还是学会了一些。

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里,感觉最亲切的是浙江,因为浙江每年都会给马里派遣医疗队。那年,我母亲生了病,看了很多医生都不见好,最后被援助马里的一位中国医生治好了。打听后才知道,这位医生来自“金华”,那是我第一次在心里记下了“金华”这座城市的名字。

2011年,我作为马里代表团的代表到杭州参加“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会议,第一次踏上了金华这片土地,倍感亲切。两年后,作为外交官到中国任职的我,以非洲外交代表团代表的身份,再一次到金华做访问,仿佛有个约定似的。那时候,我们参观了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博物馆。其实,早在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第一次航行抵达非洲大陆的几十年前,中国就已经与非洲建立了联系,但非洲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实物类艺术作品,在中国却鲜为人知。2010年,中国高校首家非洲博物馆在浙江师范大学开馆,所有参观者都能在这里了解和欣赏非洲传统社会的文化遗产,为大家重新认识真正的非洲历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开心之余,我也发现,当时馆内藏品还不多,当发现缺少来自我的家乡马里的藏品时,我当即向学校表达了捐赠意愿。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2014年,我陪同马里驻华大使兰斯纳·科内再次到浙江师范大学访问,并向非洲博物馆捐赠了收藏多年的5件马里艺术品,当时,里面的藏品有520件,我捐赠的这些工艺品也填补了该馆马里藏品的空白。

2017年,我在中国的任职期满,正好得到浙江师范大学的聘请,到校专门从事博物馆藏品的品鉴和研究工作。因为跟这座城市颇有渊源,再加上当时我觉得,非洲博物馆是传播非洲文化、服务公共外交的最好窗口,所以欣然答应。

利用这个平台,一方面,我梳理和丰富馆内的藏品,也研究馆内藏品的文化内涵,还时常向中国的学生介绍这些国家的地理、人口、族群、语言,以及艺术与传统习俗,加深大家对非洲尤其是马里的文化理解和认知。

现在,博物馆内有800多件面具、木雕、乐器、农具、织布、绘画等,藏品涉及30多个非洲国家。无论对于研究人员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中国与非洲之间最真实的感知与联系。

这些年来,慕名来非洲博物馆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有中国学生,也有很多非洲人,从坦桑尼亚前总统、莫桑比克总理、喀麦隆驻华大使这样的非洲领导人、高级外交官,到来自非洲的专家学者以及年轻的留学生,他们都感恩远在异域却能偶遇家乡。中非的人文交流也不再是纸上谈兵,中非的民心也正是在艺术文化的平等尊重中相融通。

在金华生活工作的这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人懂礼貌、热情;在办公室,我和同事们以兄弟姐妹相称。从2017年开始到金华生活,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道路修得越来越漂亮,处处都有鲜花,生活在这里,就像生活在一座大花园。金华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历史,同样也能看到未来。高楼林立是时代发展的体现,但是光看那些新建的高层建筑、繁荣的商业区,正在快速发展的金华似乎和一些大城市没什么两样。但透过这些,你会发现,金华自有它独特的韵味,我对这座现代化城市中蕴含的古老文化情有独钟。所以喜欢去看婺剧,更喜欢走进金华的古村落,去感受属于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文明,我还会将这些文明带回去跟国人分享,增进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也为架起中马友好桥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不在这里生活,很难想象在这片土地上每天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金华,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永远都装载着未知的文明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当年,我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非洲文化而选择留在金华。接下去,我想继续待在这座城市,不光是为了传递非洲文化,更为了向更多国人介绍金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记者 吴越悦/文 洪兵/摄 刘任翼/视频 杨霄/海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