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章
 

竞逐三大新赛道 塑造八大新场景 义乌向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昂首奋进

发布时间: 2022-01-04 15:45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一项项制度创新树立标杆、复制推广;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批批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强势崛起……过去五年,义乌靠着敢闯、爱拼、不怕苦、只争朝夕的劲头破浪前行,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

风云激荡五年,皆化序章谱新篇。未来五年,义乌牢记嘱托、实干担当、闯关夺隘,始终坚持“兴商建市”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擦亮“义乌发展经验”金名片,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深化改革,全面开启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征程,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

【回望来路 奋楫争先】

干在实处,聚力书写优异答卷

过去五年,义乌全市上下坚持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在加快建设美好义乌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实现经济更强、格局更新、活力更足、环境更优、百姓更富,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五年来,义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进口、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7.2%、9.4%、10.3%、53.8%和15.2%。义乌成为全省人口最多的县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市,捧回平安金鼎、“大禹鼎”银鼎等荣誉,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市前十。

构建新格局

面对国内外日趋复杂的形势,义乌市场多措并举,稳外贸拓内销,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3200万名工人就业,为服务双循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克强总理视频连线义乌,勉励义乌市场“打头阵”;汪洋、王沪宁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义乌工作或作出重要指示。2018—2020年义乌获国务院正向激励项目全省第一,“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义乌一以贯之细化世界小商品之都发展目标和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推动总书记重要嘱托在义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浓墨重彩举办“义乌发展经验”理论研讨会,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要求把“义乌发展经验”金名片擦得更亮。

集聚新动能

改革是义乌之魂。过去五年,义乌积极探索新模式、发展新业态,以制度创新谋发展,新增国家级改革17项、省级改革26项,2018—2020年改革考核全省第一。

由义乌首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31个城市复制推广,并两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义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创宅基地“三权分置”被中央采纳。全面完成机构改革,率先在全国打造无证明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全省县市第一。

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口创新示范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高能级改革开放平台,政策叠加效应初显,发展动力加速释放。“村务清廉钉办”、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等数字化改革事项走在全省前列。

义乌全力培育网红直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建成国际陆港电商城、云驿小镇,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连续五年全省第一,电商交易额突破3500亿元,快递业务量跃居全国第二。

谋求新突破

过去五年,义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大图景,纵深推进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物流枢纽等建设,不断拓展陆海统筹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线上线下融合的深度广度,开放优势持续扩大,外贸进出口稳中向好。义乌外贸进出口额已突破3800亿元,出口、进口分别是五年前的1.6倍、8.6倍。“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跃居全国第三。

近年来,义乌大力推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开工建设金甬铁路、苏溪国际枢纽港,义乌陆港与宁波舟山港初步实现一体化。建成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在全球46个国家布局120家海外仓,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即将开业。

工业领域增量选优存量提质,新旧动能全面发力。过去五年,义乌招大引强实现新突破,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诞生产值超百亿元企业2家。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培育名单,绿色动力小镇、丝路金融小镇成为省级特色小镇。全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腾笼换鸟”,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数量全省第一。

义乌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通过引进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等院校,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7.1万,为义乌发展集聚人才优势。

展现新面貌

义乌百姓翘首期待二十载的双江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开工建设。过去五年,市域一体规划,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义乌发展跨入“双江湖时代”。

与此同时,义乌植物园、高铁全高架站房、机场路立交化改造等标志性项目启动,建成疏港高速、疏港快速路、国贸大道二期,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主动共建金义都市区,建设金义中央大道,建成义武公路、义兰公路,轨道交通金义段试运行;完成城乡有机更新8万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4个;首创农业“标准地”改革,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线,实现280公里串联,所有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义乌召开,新增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5个。

义乌全域更新综合整治,城乡面貌更加亮丽。五年来,义乌累计投入超40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新建投用中小学、幼儿园130所,建成新妇保院,启动建设儿童医院,实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同时启动建设义乌大剧院、桥头考古遗址公园等,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百姓幸福质感显著提升。

【展望未来 砥砺前行】

走在前列,奋力跑赢三大新赛道

过去五年,是义乌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奋楫争先的五年,也是义乌经济发展提速进位、城乡建设提档升级、民生保障提质扩面的五年。

未来的五年,义乌第十五次党代会已经绘就蓝图,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总目标,谱写“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新篇章,继续扛旗争先、乘风破浪,奋力把金华的义乌、浙江的义乌、中国的义乌、世界的义乌推向新高度。

作为全国改革试验田和崛起浙中的主力军,义乌重任在肩、惟行惟勤。今后五年将继续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坚持“兴商建市”不动摇,稳中求进、以进求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前进。

义乌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突破23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内外贸突破1.1万亿元,跨境电商突破2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0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适当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7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岁以上;营商便利度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50天以上,绿色发展指数保持全省领先。

为实现上述目标,义乌锚定三大新赛道加速奔跑——

竞逐数字化改革新赛道,构筑数字变革高地。数字化改革是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义乌要坚定不移把数字化改革作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战略动力,高举数字化改革大旗,奏响数字化改革最强音。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全方位、系统性重塑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谋划实施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项目,率先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构筑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数字变革高地。

竞逐双循环新赛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节点。义乌要坚定不移把打造双循环战略节点作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战略方向,立足“大循环”,畅通“双循环”,推进市场升级、物流升级、制造升级,建设高质量对内经济循环、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率流通体系,打造面向国内大循环的产业架构、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平台。

竞逐共同富裕新赛道,锻造共同富裕成功案例。义乌要坚定不移把共同富裕作为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战略目标,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向基础薄弱镇、偏远农村、困难群众倾斜,更加注重发展共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率先绘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奋斗图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富裕图景,全域一体、全面提升、全民富裕的均衡图景,人民精神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团结和睦的文明图景。

勇立潮头,全力塑造八大新场景

新赛道孕育新场景。未来五年,义乌将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和总结、提炼义乌实践经验,不断赋予“义乌发展经验”新的内涵,全力塑造贸易枢纽、开放窗口、智造集群、现代都市、乡村振兴、美丽义乌、民生幸福、善治之城八大新场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义乌篇章。

——以数字贸易为牵引,塑造“内外贸联动、全链条融合”小商品贸易枢纽新场景。

市场兴则义乌兴,保持市场繁荣是义乌的永恒主题。下步,义乌要继续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效应,迭代放大市场“商品多商人多商机多”“综合成本低贸易效率高”“贸易规则先行先试”“物美价优源头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五大独特优势,致力建设万亿小商品贸易枢纽。

——以“一港一通道一班列”为牵引,塑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开放窗口新场景。

让小商品通得快、通得远、通得好,是义乌一直在下的“先手棋”。高质量打造“义新欧”亚欧大陆桥、高质量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高质量推进“四港”联动、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软联通心联通,迭代升级“义新欧”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标志性平台,完善立体化多层次集疏运体系,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融入双循环和“一带一路”的开放窗口,是未来五年义乌畅通和扩大全球“朋友圈”的主抓手。

——以未来工厂为牵引,塑造“传统+新兴”智造集群新场景。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义乌招大引强,“无中生有”打造信息光电和汽车制造两大千亿元级现代制造业集群。在此基础上,义乌将瞄准智能制造赋能升级、紧盯链主企业招大引强、立足专精特新提质增效、聚焦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促进传统小商品制造转型,推进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形成以未来工厂为引领、智能工厂为主体的新智造产业集群。

——以智慧城市为牵引,塑造更强辐射、更加聪明、更高品质现代都市新场景。

把握城市智慧化、区域一体化机遇,义乌将以“城市大脑+未来社区”为依托,全面重塑城市形态,着力打造“城市大脑+未来社区”融合模式,提升“时尚现代、舒适宜居”城市品位,构建“智慧高效、内畅外联”交通路网,共建“一体化、同城化”金义都市区,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内涵,让义乌更宜商宜业宜居宜游。

——以未来乡村为牵引,塑造城乡融合、共富共美乡村振兴新场景。

深化“千万工程”,加快实施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领域省级试点,义乌将重点打造未来乡村、深化城乡融合、实施“双强”行动,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打造彰显“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以“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牵引,塑造绿色低碳美丽义乌新场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义乌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彰显绿色生态魅力、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义乌。

——以公共服务数字化为牵引,塑造全生命周期优质共享民生幸福新场景。

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新时代文化义乌工程和城乡教育普惠均衡、健康义乌建设,进一步拓宽“创富、扩中、托底”渠道,推动文化多彩惠民、教育普惠均衡、健康优先发展、养老安心无忧、托育全面优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以“152”与“141”贯通为牵引,塑造“四治融合”善治之城新场景。

基层治理关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完善整体智治格局、构建基层共治体系、提升风险防治能力、深化法治建设也是义乌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之义。下步,义乌将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健全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力争平安建设位居全省十七强县市前列。 (龚喜燕 方静)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