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人才交流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 专注磁学研究 成就有为人生

发布时间: 2021-08-24 11:54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都有为

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

南京大学教授

1936年11月生于杭州,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是我第七次来义乌,对义乌也比较了解。义乌鸡毛换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义乌发展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8月19日,记者从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获悉,通过与院士专家及各大院校的合作,该公司目前全力推进数字涡街流量计用于替代进口产品,目前传感器工艺已突破,有望年底样机投产。

该公司2013年10月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科院院士都有为团队展开项目合作。工作站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并与南京大学、上海大学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企业主表示,与都有为院士的合作给公司的产品创新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都院士的多项研究成果在流量计的产品上得到运用,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为义乌企业问诊把脉

4月8日,都有为和其他7位院士组团来义,在义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蒋涛和义乌科协负责人等陪同下,赴森山健康小镇浙江院士之家、全球光电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等地考察调研。

当天上午,院士一行来到了“浙江院士之家”。森宇控股集团董事长俞巧仙陪同院士专家们参观了小镇内的百名院士林、世界硅化木地质公园、院士馆等特色场馆,以及铁皮石斛博物馆和院士馆,让院士们充分感受到了院士之家的院士文化和院士亲情。

当天,院士与森山健康小镇“浙江院士之家”签订院士进家意向书。都有为高度肯定了森宇集团,认为这家企业“靠自力更生,走出一条创新的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义乌的企业形象。

院士一行随后来到浙江迪元仪表有限公司,了解流量仪表工业发展史、智慧水务系统以及相关电磁水务类产品。公司负责人向3位院士提出了企业在技术研究方面遇到的困难。

作为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都有为院士针对迪元提出的技术难题做了回应,给出电磁水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1J50的决策咨询。他建议,国内生产磁性非晶带的厂家有多种规格带宽的非晶带,根据需要进行裁剪,不同规格、不同成分的磁性非晶带进行多种匹配测试后,择优选择。

迪元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都院士的建议,以及通过材料的分析、比较试验、标定得知:高磁导率软磁材料1J50的应用,可用最小的外磁场实现最大的磁场强度,满足了电池供电电磁低损耗、低流速、高精度长期使用的要求,也降低了成本。公司最终决定使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1J50应用在智能电磁水表上,磁场强度满足要求,为企业后续发展增添了助力。

鼓励培养创新型人才

从指南针的发明,到磁性存储设备的应用,再到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研发,磁学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为专注磁学研究几十载,为学界带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最早从事纳米材料磁性研究的科学家,更是一位热衷科普、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教师。

如沐春风是记者与都有为院士见面的感受。面容和善、和蔼可亲,他对人总是友好又谦逊。在谈到自己的家庭时,都有为提到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赫赫有名的都锦生。都锦生是都锦生丝织厂的创办者、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利用不同颜色的丝绸织成不同的风景画,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这个创新给我的印象很深,做事业主要靠创新。”

都有为认为,好奇心是他科研创新过程中最原始的动力。“科学本身诞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所以整个科学的发展,原始的推动力是好奇心。你要有好奇心,觉得它很有用,才会有兴趣钻进去研究。”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而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当下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都有为院士表示,把创新人才培养的点滴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当中,这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他劝诫青少年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牢记人生理想,努力学习,莫因虚度年华而遗憾终生。

致力探索产学研之路

都有为出生在杭州西湖边,离苏堤不远。他出生后不久,因日军侵略而家道中落。幼年时期,母亲靠炒龙井茶、养猪等撑起了一个家。

虽然家境困难,但他的母亲很重视教育。父亲毕业于武备学堂(清朝末期的一个军官学校),家中藏书很多。为此,都有为从小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小时候对我影响很大的是《岳飞传》。”他常常去离家不远的岳飞墓,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影响着这位少年。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中学成绩一般。”母亲和老师的引导,让都有为明白,知识改变命运。1953年,他如愿考取南京大学物理系后更加勤奋努力,在施士元、魏荣爵、程开甲、鲍家善、徐躬耦、程濬、周衍柏等学术大师的熏陶下,他逐渐展露出自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理解上的优势,从此走上与磁学结伴的人生之路。

1957年,都有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那个特殊年代,他的学业和科研数度中断,还被迫下乡到南京附近江浦县的一个村子里接受劳动锻炼。1978年,都有为重新回到讲台,回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1985年12月底,他赴美参加中美凝聚态合作项目,在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开展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在美期间,都有为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刊物引用800余次。

1988年底,都有为放弃了在美国的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回到南京大学,重返磁学与磁性材料领域,开展磁性超细微粒材料的研究。在他的努力下,实验室的磁记录介质、永磁磁粉等各种样品陆续出炉,在当时国内物理界最高水平的杂志《物理学报》上,都有为每年发表2篇论文。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高校、研究所与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沟通必不可少。”都有为四处奔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这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路上,都有为坚持了30多年,帮助一些企业攻克难关。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都有为院士作为科普事业的热心参与者,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每年都会抽时间参与科普活动,向公众科普传播磁学知识,传递科学创新、科研报国的正能量。

“浙江是全国磁性材料发展较好的地方,如东阳东磁集团,宁波稀土永磁的产量世界第一,这些企业为世界磁学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中国的磁性材料价廉物美,出口量大,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起目前中国磁性材料的发展,都有为很是欣慰。他希望中国的磁学研究早日领跑世界,期待中国的磁材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惠及全球用户。 (记者 孙丹玲 文/摄)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