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对外开放
 

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 2021-07-22 18:14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2021年7月16日-18日,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和国际中文教育智库联合体主办,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承办。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俄罗斯喀山创新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格勒大学、老挝云华职业学院等国内外61所高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师生以及科大讯飞、华为等企业代表两百余人齐聚春城,共同探讨了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等问题。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561/site/picture/-1/210722181413039002.jpg

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的致辞。刘利校长在致辞中就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对策和思路,指出要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发展:一是重视技术应用,让科技为国际中文教育赋能;二是探索新途径,打造国际中文智慧教育新生态;三是构建新理论,推动学科与事业共同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加强交流合作,为全球的中文学习者、教学者、从业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中文教育教学资源产品与服务。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和雪莲书记代表承办方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期待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增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界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襄盛举,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大会报告精彩纷呈,专家们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系列问题,展开了多视角、高水平的研讨交流,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案、新举措。

世界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崔希亮教授在报告中重点分析了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当前需要继续深入开展的工作,包括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深入研究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扶持当地的中文教学力量、总结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海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整合国际中文教育的各种力量和资源、认真研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问题,在学术上为事业和学科发展做好准备等。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561/site/picture/-1/210722181413130302.jpg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561/site/picture/-1/210722181413237377.jpg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脉全球中文教育师资需求总体状况及需求差异的基础上,应思考需求导向的精准化国际中文本土师资培养体系建设。他认为,针对不同国家分类施策,构建全球本土中文师资培养体系,既能优化资源利用,更好地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文师资短缺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知华友华的朋友圈,营造更有利于我国发展友好语言生态和舆论环境。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孔子学院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辉教授指出,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发展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需要;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应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定位,加强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方向,学科建设要服务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繁荣发展;国际中文教育需要以变应变、以新求新、以质提质,从“兴起来”“热起来”到“强起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周小兵教授指出,海外少儿汉语教学大纲本土性弱、科学性不足、缺少适龄性、推广不力,国际中文教育的教材和大纲设计要把握基调,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推进以全球化、区域性、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和中文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阐释推介有中国特色精神智慧的优秀文化;要建立科学、高效的大纲与教材编制团队;要做好调研,科学研制、有效推广大纲;要建立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推进国际传播和中文教育提供学理支撑。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教授报告了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市场化问题,认为孔子学院作为一条条以温暖的文化作轨的“心灵高铁”,已经是中国的一张世界名片。鉴于此,要养成积极的危机意识,精准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要坚定实现孔子学院的国别化、地方化、本土化;国际中文教育的市场化要积极应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新需要,为更好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梦”建构起以国际中文教育为中外民心相通桥梁的新兴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和文化共生生态体系。

科大讯飞副总裁汪张龙在报告中把脉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痛点,介绍了基于AI的国际中文教育云平台,构建智能化教学解决方案,助力新形势下的中文教学,针对海外中文学习人群及不同的中文学习场景,提供海量中文学习内容资源,帮助全球中文学习者提升学习兴趣和效率,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和中文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将继续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让更多的中文学习者感受中文之美。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李宝贵教授则阐述了中文纳入海外各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历史脉络、现实挑战与未来趋向。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深入推进中文纳入海外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阶段,现阶段中文纳入海外国民教育体系的现实挑战主要是全球的不均衡,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认识到中文纳入海外国民教育体系的重大意义,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对接,有序推动分层纳入,努力让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行稳致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王秀成院长运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语言传播能力建设的优劣势、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提出了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传播推广的重点是支持更多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依托经贸合作实现语言融通,推动和谐理念以促进文化互鉴,强调公共本位,提倡命运共同体,紧扣时代脉搏,推介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一体化的大环境中探求与时俱进的语言活力。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监李志维为大会分享了“智能重构教育,创新链接未来—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征程”的报告,阐述了从教育业务中来,到教育场景中去,助力教育方式多元化,致力于通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赋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中文教育。

本次大会共开设8个分论坛。各分论坛紧紧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向路径、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资源建设、学习和教学理论、语言传播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专家学者、高校硕博士研究生积极分享研究成果,有碰撞,有共鸣,为助力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供了诸多创新思考和有益启示。

大会闭幕式由吴应辉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汇报了各组研讨交流成果。王秀成院长作了大会总结,认为本次智库论坛体现出“七个相结合”的特点,一是学术专家与青年师生的结合;二是大会主旨报告与分专题研讨结合;三是智库资政建言与学术研究结合;四是理论体系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五是国际与国内携手共同研究相结合;六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七是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许多新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案,对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会宣布,第三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将由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承办,王辉院长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做了表态发言。

http://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561/site/picture/-1/210722181413282041.jpg

来源:环球网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