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人才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21-07-01 17:11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留学生是国际人才的蓄水库,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来华人数持续增加,预期2022年将突破56.1万人。他们根植于本土文化,又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国情和中国市场,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型思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优势,是我国和沿线国家沟通交流的纽带,是“走出去”企业创新创业实践人才的重要来源。我国高校在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人才创造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创造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的就业压力。当前,青年失业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青年失业问题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衍生的就业难题相叠加,问题更趋严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沿线国家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但由于青年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出现研发与市场脱节的现象。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成果转化率,为沿线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将为他们就业提供多元选择,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其次,有助于解决我国“走出去”企业所需的创新人才。我国“走出去”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建设中由于缺乏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存在国际化程度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产品不被认可,市场拓展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我国高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来华留学生,可以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急缺的本土化创新人才。他们熟悉本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市场、政治等国情,掌握当地语言,若拥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帮助我国“走出去”企业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提供解决国外市场问题的办法,促进企业更加高效地运作,有效减少因语言、文化和政治问题带来的属地化经营风险,也为企业节约因外派带来的高额人力成本。

最后,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则标准制定、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需对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求他们具备相应的教育、技能和创新创业水平。唯有如此,产业发展才能实现向价值链的更高端攀升,才能进一步促进投资、聚合产业、带动就业,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来华留学生是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独特创新创业群体,拥有以知识、技术和创意为特征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资源过度依赖的难题,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摆脱经济低迷、实现经济新增长的重要途径。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第一,培养方案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校需重新审视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战略和“走出去”企业需求优化方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留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耦合联动,使留学生能将学习掌握到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创新创业实践,形成学科专业推动创新创业的新格局。着眼于学、思、知、行结合,实施“学、践、研、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突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凸显学生科研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构高校与产业无缝对接的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大平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研究能力卓越的创新创业人才。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引入国外高校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微课、慕课等新技术教学手段,传播创新创业理念,传授创新创业专业知识、道德品质和创业精神,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全方位教学。

第二,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组织留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活动,对他们进行浸润熏陶,可激发创新创业内在动力,培养优秀的创业品质。重视入学第一课教育。在留学生新生始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邀请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或有创业经历的留学生分享经验,上好“第一课”。举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聘请知名校友、著名企业家入校开设创新创业主题讲座,分享创业经验,鼓励留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创业兴趣与热情。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国内学生对来华留学生的“一对一”互助,让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创新创业实践。建立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区域的企业优势,为留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各种资源。

第三,双创大赛历练。“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开放性、国际化的知识创新平台,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效结合的重要渠道。自2017年第三届开始设置国际赛道以来,已吸引来自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参赛,成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在赛前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国家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大赛国际赛道现场比赛视频、专家资源、相关企业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快速广泛共享,推动留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提高参赛潜能。在备赛中开设强化培训班,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组织参赛留学生进行备赛集中强化培训,为项目团队配备创业导师,量身定制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让学生得到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参赛指导。举办赛后经验分享会,邀请获奖留学生分享参赛心路历程、经验感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参与双创大赛。通过双创大赛历练,激发留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第四,产教融合培养。产教融合是高校根据社会行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和实践内容,服务企业需求,形成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办学形式。当前,产教融合培养已成为高校培养优质来华留学创新创业人才的探索方向。邀请“走出去”企业参与高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改革,共同商定人才标准和培养目标,实现学校专业与产业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既保证留学生培养质量,也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开展“走出去”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包括创新创业项目展示会、见习实习岗位对接会、“走出去”企业专场招聘宣讲会等,让留学生亲密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探索高校和企业共建高水平、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打造留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双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方面优势互补,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为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促成高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探索一条国际人才创造力培养之路,把“一带一路”建成“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势在必行。当前,我国高校应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产教融合培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来华留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力度,为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作者:王永珍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