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外事要闻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发布时间: 2021-06-15 09:39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Daka China,我在金华”“一带一路金枢纽”“我爱金华”……  6月8日,在多位国际网络传播达人的齐声表白中,为期3天的2021打卡中国“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画上圆满句号。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也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实景影视拍摄基地,有亚欧大陆最长的“桥梁”,也有享誉中外的婺剧文化……

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晴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潮自浙江起,客从海上来。此次活动邀请的国际友人们,有不少是在中国学习或工作的,他们既有其他国家的成长背景,又有对中国的深厚感情,最能拉近中国与海外的距离;希望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翻译家、中国美食的鉴赏家、中国社会的观察家,把美丽中国的精彩更多、更广地传播出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名言,在金华有了全新的演绎。“一千个外国人眼中,有一千种金华的样子。”这是在浙江大学攻读中文的格鲁吉亚姑娘奈丽的体验感受。体验中,国际“网红”们深度体验,用镜头记录展示传播了金华作为“一带一路金枢纽”的独特魅力,用多媒体语言将他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世界。他们所讲述的金华故事、金华印象,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诠释。

“想家的时候,就来义乌看看”

4年前,奈丽拿着国家交换生的名额来到中国,短暂的交换经历让她对这个古老的国度充满向往;2年后,她如愿考上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她的梦想是成为格鲁吉亚最好的汉学家。

奈丽

奈丽的祖国高加索是一个人口不到400万的西亚小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越来越多格鲁吉亚人开始学习中文,中文已经成为了世界语言,被频繁运用于商业贸易交流与文化旅游等方面。

带着学好中文的愿望,奈丽离开了家人朋友,千里迢迢远赴中国。学习、生活在杭州,义乌却是她最为熟悉的地方。

“想家的时候,就来义乌看看。”在义乌“万国美食街”,有正宗的格鲁吉亚餐厅,厨师就来自她的家乡;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进口馆,有格鲁吉亚艺术家手绘的传统酒,还有许多和她一样跨越山海而来的格鲁吉亚年轻人,在这里经商、学习。

义乌,是让奈丽最有亲切感的地方,也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交流地之一。她觉得,虽然义乌的城市没有杭州大,但国际化程度很高。“来到义乌,就像回家了。这里的外国人很多,人们对待外国人的态度也很友好、亲切;会外语的人也很多,不仅是英文、阿拉伯语,各种语言都会一点;不管走到哪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与你用英语对话来几句。”

奈丽说,来中国前,他们获得有关中国的信息大多源于西方媒体,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片面的刻板印象。“比如中国的农村很贫穷,中国没有发展。可是,当我来到中国,却看见了颠覆想象、截然不同的样子——中国的发展如此快速,特别是当我来到花园村,震惊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她开始持续更新脸书、推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很多人看见真实、生动、鲜活的中国。“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正在拥抱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村不像村,和城市一样”

奈丽口中,令她“震惊”的花园村,同样带给斯洛伐克姑娘曹野蛮惊喜。

曹野蛮是知乎大V,观察者网站专栏作家,热衷于分享中外文化故事。中国的农村什么样?她怀着疑问而来,结果满是惊喜。

“来之前,我就听说,在金华有一个村子,村不像村,和城市一样,还有一座中国农村最大的摩天轮。”在“打卡中国”的行程中,她以“观察者”的角色采访花园村的“当家人”邵钦祥,寻找“世界名村”共同富裕的金钥匙。

曹野蛮和奈丽

在花园村史馆,这位“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解开了曹野蛮的疑惑。走访中,有几组数据令她印象深刻:2020年,花园村营业收入610亿元,这个12平方公里的小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达2949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2万元。1985年,村里奖励优秀员工,奖品是一个茶杯和热水瓶,照片中的人们笑开了花;而今,花园红木文化节的奖品变成了洋房、红旗轿车……

“一带一路”就是“一带共富”。曹野蛮的好友马佳,同样来自斯洛伐克。她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但待的最久、印象最深的就是浙江。她的男朋友是永康人,“第一次来就看了非常多工厂,制造业发达”。有一回,她回国探亲,开门时居然发现,老家的门就是永康造的。

马佳

“来了中国,我才发现,除了北京、上海这些著名的大城市,还有很多城市也如此现代化。它们的城市规模甚至可以与我祖国的首都相比拟。”如今的马佳,来中国3年了,是一名B站UP主,在网上分享她在中国的生活、故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希望用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在中国,有一万种可能”

26岁的哥伦比亚小伙Arcila来到中国,是因为姐姐的一句话:“在中国,有一万种可能,你可以开启全新的生活。”

他的姐姐在浙江当外教,来中国前,Arcila是一名纹身师。2年前,他不会说一句中文,甚至说不好英文,忐忑地踏上了中国之旅。到中国,去哪里?他选择了义乌,“在南美,我们都知道义乌,生活中的很多商品都来自这里”。而且,姐姐告诉他,在义乌,有很多外国人,来自不同的国家,这座城市包容、开放,而且电商发达,“你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全世界的东西,更可以把商品卖到世界”。

在中国的可能性,一次次被刷新。

不会说中文的Arcila在短短2年时间里,中文从零开始,成了“中国通”,玩淘宝、说言语、找美食,样样不在话下。“做买卖要会说中文,我和中国的生意人聊天。”

从一个对中国很陌生的外国人,到在义乌经商“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商人,如今的Arcila还是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不单是外国人所熟知的李小龙、成龙,更多的是外国人难以看到的中国传统非遗,比如东阳红木。”

在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基地明堂红木,Arcila拿着磨砂纸,亲手打磨出一双红木筷子,并刻上自己的名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国际范的“中国范”名不虚传。“未来,我希望把更多传统的中国文化商品卖到世界,让全世界都能见识她的魅力。”

做中非关系的友好使者

来自津巴布韦的米莱来中国已经4年了,现在是浙江科技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去年中非经贸论坛期间,他曾来过金华,觉得金华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城市。此次“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又刷新了他对金华的认识,让他有了更多新体验。

米莱

在东阳横店,米莱不仅穿上了汉服,打卡了万盛映象步行街,还当了一回“群演”。“一直听说横店是‘东方好莱坞’,来了之后发现名不虚传。这里不仅有浓郁的影视氛围,还有那么多体验式项目,我要把这些介绍给我的外国朋友,让他们也来横店打卡过一把演戏瘾。”

米莱一直很好奇,义乌是怎样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他还现场当了一回主播,为“义乌好货”代言。

“你们看,这双拖鞋不仅质量好,而且颜色款式都很时尚,居家可以穿,穿出去散步也是极好的。”米莱的一番推销,立马收获了上千个“小红心”,网友们纷纷留言:“国际友人为中国商品打CALL,必须下单。”

在米莱看来,金华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与很多非洲国家长期保持着经贸和人员往来。目前,他正在申请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希望未来可以做中非关系的使者,让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国、了解浙江、了解金华。

“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来自也门的青年医生阿马尔,是金华地区唯一的外籍医生。在中国抗疫期间,他专门设立了国际门诊部,用三种语言更新疫情防控信息,积极利用网络宣传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抗疫中的感人故事,成为金华的国际“代言人”。

阿马尔

阿马尔在中国20多年,高中毕业后就作为公派留学生来到中国,从山东大学中文系到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再到浙江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走南闯北,我最后把目光投向浙江,选择了海纳百川的义乌。”

很多朋友都曾问他,为什么没有去北上广发展?他的回答是,苏轼、白居易都选择了浙江,英雄所见略同。“金华的发展,靠的是人的智慧!这里国际氛围很浓厚,这里还有‘一带一路’的新起点。”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阿马尔除了坚守工作岗位,还在不同社交平台录制多语言短视频,把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指挥告知在华外籍人士。不仅如此,他又连续受邀参加半岛电视台、英国BBC阿语频道、阿拉比亚卫视等不同国外著名电视台的100多次直播连线。

在与著名卫视台连线时,曾有人在脸谱推特上说,阿马尔太替中国说话了。阿马尔回应,这是他真实的所见所闻,他自然有发言权。“我见证过很多中国大事:见证了中国成功抗击SARS,见证了中国在复兴道路上前进又飞跃的发展,见证了56个民族的和谐共处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见证了‘一带一路’钢铁驼队的打响。作为一名医生,我还亲历中国成功战胜新冠肺炎病毒,如今更是见证了中国把疫苗供给世界各国人民。”

阿马尔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

这个目标是什么?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籍网络达人,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把中国的真人真事说出来,让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看见真实的中国。(作者: 汪蕾 王龙玉)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