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国际学术成果
 

八婺新语|蔡艳:如何打造世界级“幸福河”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六大工程

发布时间: 2020-12-24 14:25 来源: 浙江融媒体   浏览次数:   

  【编者按】北京时间12月8日21时,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浙江省第6个,金华市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本期八婺新语刊发婺城区委书记蔡艳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


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遗,为金华再添一张世界级金名片

在金华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陈龙同志的亲自关心重视下,婺城区从去年7月开始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通过一年的努力,于北京时间12月8日21时,国际灌排委员会(1950年成立,全球80多个国家为成员)(ICID)第71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公布了金华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共23个、浙江省第6个、金华市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三十六堰成功申遗,婺城人民感到无比激动自豪和无比荣耀。这是我们无上的荣光,是婺城为金华增添的一张闪亮的世界级“金名片”。这是婺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婺城建设“重要窗口”一项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标志性工程。

申遗成功10天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国家以及省市主流媒体报道达100多篇,全球亿万网民广泛关注,特别是我们婺城人民欢欣鼓舞、频频刷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二、白沙古堰润泽千年,见证了婺城人治水兴水、护水爱水的责任与使命

白沙溪流域位于钱塘江上游婺江支流,流域总面积320平方公里,主流长56公里,三十六堰犹如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率部将修筑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级群堰坝体,距今已有1900多年,当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7.8万亩,至今恩泽百姓。

水是婺城独特而引以自豪的自然资源。我区大小水库65座,山塘199座,全区Ⅰ-Ⅲ类水质断面达到98.4%。不仅孕育了全省最大的南山自然保护区,更是养育着金华市区百万市民4亿立方米的大水缸,水质位列全国三甲。婺城区历届党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大力开展“五水共治”,深入实施“婺城水·幸福城”“人文婺城·幸福城”的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我们先后完成五水共治投资86亿元,两夺大禹鼎,打造了白沙溪、武义江、莘畈溪三条省级“美丽河湖”,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省级示范美丽乡镇4个,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207个村庄中40%的村达到A级景区村;大力开展“花满婺城·幸福城”休闲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卢文台治水”、中国山水四项等活动和赛事,大力打响白沙溪水品牌,全域开展文旅体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来婺城旅游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近百亿元。截至10月份,全区207个村实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超12万元,其中90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城乡收入比例缩小至2:1,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有效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此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一代又一代婺城人薪火相传、努力奋斗的结果,充分展现了婺城人民新时代治水的新成就,也是我们对白沙溪最好的礼敬。当前白沙溪不仅是灌溉之河,她更是展示婺城人民图强发展的人文之河、创新之河、奋斗之河和幸福之河。


       

           

三、白沙古韵再谱新篇,开启打造世界级幸福河的新征程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动“美丽河湖”建设向“幸福河”迭代升级,作为新时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标。打造“幸福河”成为新时代水利工程的新方向新使命,就是要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和水经济四篇文章,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打通“两山”转换通道,为“重要窗口”建设打造幸福婺城样板。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为我们把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级“幸福河”创造了重大机遇,也赋予我们重大责任与使命。围绕如何打造世界级“幸福河”,做好申遗后的文章,重点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一是做好学习与宣传的文章,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名片。首先要积极学习国际、国内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先进做法,学习古人治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其次,全面充分挖掘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工匠文化、家风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加强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史研究成果的全媒体展示传播,讲好婺城故事,激发广大百姓强大的文化自信。切实增强守好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的使命担当。第三是依托白沙溪沿线21处文物资源,打造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为“人文婺城·幸福城”注入新的文化动能。

二是做好保护与利用的文章,让世界遗产资源造福百姓。建设幸福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条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坚持守正创新,强化古今交融;坚持人民共享,强化融合发展;坚持美美与共,强化交流互鉴;坚持双轮驱动,强化固本培元,全方位保护和利用好白沙溪三十六堰。具体要做到“六个一”:成立一个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专班运作;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从顶层设计做好一个高质量的规划;全面开展创建一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立一个白沙溪文化研究会,开展系列文化研究活动;打造一个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遗产展陈馆,为保护和利用好白沙三十六堰的世界遗产资源提供全方位组织、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三是做好传承和发展的文章,打造全域幸福河。美好生活幸福城是我区重要战略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要学习卢文台治水精神,传承和弘扬他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创新创造,勇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全流域治理、全要素推进、全方位覆盖、全领域普惠的思路,以文化为魂、水系联通、水岸同美,全域推进“幸福河”创建,大力推进新时代水利事业发展,谱写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新篇章,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构建共享共建共治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发布会现场

在推进三篇文章的过程中,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实施白沙溪文化解码工程,揭秘白沙溪文化的神奇魅力;实施白沙溪八景工程,文化赋能打造婺城文化新地标;实施白沙溪生态廊道工程,打造钱塘江诗路上的最美风景线;实施白沙溪古堰坝修复工程,让古堰焕发新颜;实施白沙溪钱塘诗路e站工程,数字赋能科技助力;实施白沙溪“花满婺城幸福村”工程,打造婺城新时代 “富春山居图”。通过“六大工程”,构建以白沙溪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圈、生态活力圈、人文幸福圈,打造“两山”实践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和乡村振兴的样板区。

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婺城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一座仙山婺水之都、一方物华天宝之地、一座创新奋斗之城,站在奋进“十四五”、图强新婺城的新征程上,我们将高质量建设“双城”战略,争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的排头兵,谱写建设“重要窗口”十方面高分答卷、打造十块金字招牌的婺城华彩篇章。

值班主编:徐贤飞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