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正在重塑现有国际贸易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金华制造借助跨境电商谋求品牌“出海”迎来黄金机遇期。
国产羽绒服逆袭成为全美销售冠军
在去年下半年席卷美国的寒潮中,一件国产羽绒服意外走红。
记者注意到,这款售价99.99~139.99美元的女装加厚羽绒服来自嘉兴品牌Orolay(欧绒莱)。去年冬天,Orolay羽绒服一跃成为亚马逊服装类(该品类有超过1.5亿款产品)的全美销售冠军,甚至有一段时间是服装、鞋子、首饰等综合类目第一。
这两年,这件不到1000元钱的羽绒服意外成为全美过冬“宠儿”,还因为高性价比,被亲切地称为“亚马逊外套”。它的影响力还不局限于电商,连纽约当地知名的创意名人、杂志主编都是它的粉丝,纷纷为它贡献流量。
据媒体报道,Orolay品牌的运营方是嘉兴子驰贸易有限公司,2013年开始涉足亚马逊销售业务。Orolay创始人邱佳伟表示,他们公司在亚马逊上有三块业务,羽绒服、家具和行李箱,都是嘉兴当地的优势产业,其中羽绒服占到全年80%的业务量。
Orolay羽绒服无疑是中国制造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出海”的典型案例。事实上,在跨境电商发展这种新外贸业态在金华的迅速发展,电动工具、五金产品、日用百货等金华传统优势产业早已“借船出海”。“2017年开始做跨境电商,去年全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今年1月份跨境电商业务增长势头还是很猛。”永康市途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电商运营总监饶光绪透露。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目前金华中小制造企业鲜有以独立自主的品牌进入国外市场,大多是通过为代理商或者经销商做OEM的方式,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火遍全美的Orolay羽绒服现在同样摆脱不了“独立品牌影响力不足”的困境。尽管在亚马逊上取得了口碑销量双丰收的成果,但外国人都把这件羽绒服称为“The Amazon Coa(亚马逊羽绒服)”而不是“Orolay Coa(欧绒莱羽绒服)”。
“例如亚马逊上销售排名靠前的百得(BLACK&DECKER)、Tacklife等电动工具品牌,背后都有金华电动工具企业代加工的身影。”金华小象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晔晖告诉记者,尽管金华制造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出海”并不晚,但真正能够在国外建立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只有闪铸科技等少数几家。
记者了解到,目前闪铸科技在全球3D打印机生产商中排名前列,公司总经理陈铮铮认为:“在跨境B2C平台上,有品牌才有附加值,有品牌才有忠诚度和回头客,要实现品牌战略和OEM代工两条腿走路。”因此,在成长期,闪铸科技瞄准海外市场,借力跨境电商热潮,在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竭力打造品牌口碑,并借此搭建线下全球经销商网络。
制造企业做跨境电商要发挥产业链优势
跨境电商,给了金华制造与世界消费者近距沟通的机会。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得以进入全球市场,把产品直接卖到海外终端。这一模式无疑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乃至逆袭国际一线品牌,提供了巨大机遇。但是,不少制造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核心业务依旧围绕OEM打转。其背后,原因何在?
“跨境电商的确增加了一条外卖新通道,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国内大卖家通过跨境电商直接把我们的产品卖到国外,更低的价格反而冲击了原有的价格体系和传统经销商。另外,跨境电商需要专业的团队去做,而制造企业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金华市顺博影像器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洪斌告诉记者。也有一些制造企业表示,和传统外贸方式相比,跨境电商在仓储物流、结算支付、销售推广上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推广成本方面,不仅在图片、视频以及产品描述上要花很多心思,还要增加专门的人力成本。
事实上,在国际外贸形势一波三折的情况下,跨境电商发展逐渐步入成熟期,企业纷纷试水出口电商进行转型,令该路径的贸易额大幅攀升。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非国际商学院院长助理邹益民认为,当企业玩转跨境电商后,就会与越来越多的新消费群体“不期而遇”。而对于传统OEM企业来说,转型跨境电商第一步就是要抛弃“传统认知”,从传统外贸思维中跳出来,找准定位,推进品牌化进程,从而抓住核心的终端消费群体。
“其实,制造企业做跨境电商最大的优势是产业链优势。”潘晔晖告诉记者,金华的电动工具、五金产品、日用百货等已经形成产业集群。而在Orolay创始人邱佳伟看来,Orolay羽绒服能够打开美国市场凭借的正是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浙江是全国有名的服装生产基地,产业链非常发达,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服装辅料配件,极大提高了服装企业的效率。
另外一方面,关注用户体验并且做到快速升级完善也是Orolay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我们和供应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多流程已经被简化,大幅提升了我们的产品生产和迭代效率。”邱佳伟表示。其实,通过长时间的代加工,不少金华制造企业其实已经了解并掌握最新的用户体验和反馈,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完成产品改进。
“现在跨境电商早已不是遍地黄金的时代,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各种资源正向大卖家集中。相反,制造企业在垂直领域和细分行业仍有很大的空间。”潘晔晖认为,制造企业做跨境电商要破除大卖家“迷信”,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优势,有计划地自己做跨境电商。“即使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团队去做,也要掌握好主动权”。
金华制造的
品牌“出海”机遇
邹益民认为,金华制造借跨境电商实现品牌“出海”仍有一定的政策红利。
金华跨境电商先发优势明显,规模超过全省的半壁江山,可谓一枝独秀。2018年全市累计实现跨境网络零售(出口)超过310.3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省比重为54%。以速卖通、wish、ebay、亚马逊为例,全市共有各类跨境电商活跃网店46543家。
去年7月,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是浙江省继杭州、宁波后获批的第三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据悉,义乌跨境电商综试区涵盖了义乌片区和金义都市片区。3月18日,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金义都市片区正式启动。同一天,跨境电商保税进口1210业务在金义都市片区正式开通。
据介绍,1210业务的开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通关效率再提升;对消费者而言,买卖流程周期更短。与一般贸易相比,1210业务最大的区别与优势就是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不执行首次进口许可批件、注册或备案要求,而按个人自用进境物品监管。此外,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即正面清单)内的商品实行限额内零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跨境电商政策红利还在不断释放。去年12月浙江省政府印发的《中国(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3364”的综试区建设蓝图,即建设“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线下产业集聚平台和网货供应平台”三大平台,构建“主体培育体系、海外营销体系、仓储物流体系、人才建设体系、信用服务体系和生态优化体系”六大体系,推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税收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和统计创新”四大创新,最终实现三大目标:成为跨境电商全球网货中心、创业创新中心和物流枢纽中心。另外,金华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扶持政策,通过巩固跨境电商出口传统优势,补长跨境电商进口短板,力争到2020年全市跨境网络零售额超500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打造“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