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残疾的人还能翩翩起舞吗?金华有一群轮椅上的舞者告诉我们:能!他们不仅能在舞蹈大赛上取得好成绩,还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舞动人生。
前不久,浙江省首届轮椅舞蹈大赛在宁波举行,金华市轮椅舞蹈队的4名残疾人运动员捧回了两枚宝贵的铜牌,此外,他们还获得了一项第五名和一项第六名。金华市轮椅舞蹈队的队员们不是专业舞者,有的甚至没有舞蹈基础,他们是通过一个个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的训练日赢得这些好成绩的。
赛后,队员们马上回到了各自的事业里。是的,他们都有一份红火的事业,有的经营着红木企业,有的是珠宝设计师,有的是坐式排球运动员……他们从不幸中走来,却都有一颗阳光的心、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看他们训练比赛,与他们对话谈心,很难不被他们的乐观和执着打动。
马君龙和胡玉婷在这次比赛中参加了三个项目,获得双轮椅标准舞、轮椅集体舞两项季军,并获双轮椅拉丁舞第五名。记者曾经在东阳市残联的训练馆里看到过他们的排练。那是一个高温的午后,他们坐在轮椅上,在音乐的伴奏下,时而双手飞速地推动轮椅的轮子,时而调动上半身肢体做出丰富的动作,不到3分钟的一支舞下来,身上的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衫。双人轮椅舞蹈更加费劲,不仅需要臂力,更需要双方的默契。转得猛了,两个轮椅会相撞;用力小了,两个人的手又够不着。如何控制轮椅的方向、角度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动作要求上肢和腰伸展出去但轮椅保持不动,控制不好平衡就会从轮椅上掉下来。这又要求舞者对轮椅驾驭自如,与之融为一体。为了练好一支舞,他们需要进行数百遍的练习。
马君龙作为男舞者,承担了更多旋转、推拉、托举等费劲的动作,他训练时一天至少得换三套衣服,有时候两遍练下来,衣服就能拧出水来,背上的痱子总是不见好。他也是舞蹈队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个队员。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我省举行,马君龙就在闭幕式的轮椅舞蹈队中亮相过。尽管如此,今年38岁的马君龙的体能比7年前下降了,在轮椅上转圈的时候非常吃力。因为金华市轮椅队刚刚组建,开始训练的时候,队员们用的还不是运动轮椅,跳起舞来就更吃力了。马君龙摊开手掌,只见掌根处的老茧已经变成了一连串高高的鼓包。
在练舞的过程中,马君龙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客户打来的。训练间歇,他抓紧回电,处理业务。右腿截肢的他经营着一家仿古门窗企业,生意挺不错,前不久还在东阳市创业大赛上获得了好成绩。
既然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要在舞蹈队里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马君龙说,健全人能做的,残疾人未必不能挑战,坐在轮椅上翩翩起舞对于他来说就是成功的挑战。“我们多年来受到社会的照顾,现在残联找我们参赛,我们义不容辞,理应尽心尽力。何况这也是给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和与外界交流的舞台。”
1988年出生的胡玉婷有一双充满灵气的大眼睛,长得很漂亮。坐在轮椅上的她一直面露微笑,令听到她遭遇意外过往的人更加为她惋惜。胡玉婷从小就长得漂亮,妈妈带着她进了舞蹈教室,没想到9岁时的一堂舞蹈课给她带来了一生的遗憾。“老师让我做了一个下腰动作,当时我就起不来了,也没法走路了……医生告诉我妈妈,我的脊柱受伤了,是高位截瘫,再也没法站起来了。”
胡玉婷并没有停止在人生道路上的奔跑,她仍然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课、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读书。毕业后,她自学珠宝鉴定和设计,带着妈妈和没断奶的孩子一次次地到外地上课、进修,终于赢得了市场和客户,打拼出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
胡玉婷说,舞蹈是自己小时候的爱好,没想到遭遇那样的意外后,自己还能站到舞台中间。“轮椅舞蹈跳起来,全身都得用劲。我已经很久没有随着音乐的节拍跳得大汗淋漓了。虽然累,但是也很爽。”
她很珍惜这次机会,“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认真地做好”。胡玉婷家住永康,为了这次比赛,她带着全家人到东阳训练。“妈妈在宾馆带孩子,丈夫抱我上轮椅,推我去训练。”胡玉婷自认是个比较拼的女孩,她曾经为了帮客户找到心仪的宝石,大着肚子飞到斯里兰卡,为了不让颠簸的矿区山路伤害肚子里的孩子,她一直拼命抓着车里的扶手。“我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从来没有像这次排练这么累过,我平时很少出汗,排练这几天每天都是汗流浃背。”
王美良和吴欣新获得了双人轮椅拉丁舞第六名。他们也都是下肢残疾,一个在东阳做光伏发电项目,一个在工伤后成为坐式排球运动员。为了支持残疾人事业,他们都暂时放下了工作,义不容辞地加入了轮椅舞蹈队。在他们看来,轮椅舞蹈也是残疾人的精神粮食。“我们不需要同情,我们需要精神的愉悦、提升。轮椅舞蹈给了我们自信,既能锻炼身心,也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周辉南、施丽红是轮椅舞蹈队的教练,他们是拉丁舞老师,此前没有接触过轮椅舞蹈,是通过看视频学习,再对队员进行指导的。施丽红介绍,轮椅舞蹈跟普通的体育舞蹈很不一样,跳起来特别有生命力的冲击感,核心动作对运动员的能量负荷、平衡能力要求也很高,甚至对轮椅的配置也有要求。这些队员能通过短短半个多月的训练拿到这样的成绩,两名教练都觉得他们很了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