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金华人在海外
 

港珠澳大桥中的金华元素成市场新宠

发布时间: 2018-10-26 16:23 来源: 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大桥总长约55公里,历时9年,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

  在所有工程中,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最让世人叹为观止的工程。隧道长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对接而成,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在这条海底隧道里,近7万平方米的搪瓷板都产自金华。

  记者 楼盼 报道组 程梦倩 文/摄

  临危受命

  自主研发实现技术逆袭

  生产研发搪瓷板的正是我市金东区企业浙江开尔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开尔新材”总经理郑根土坦言,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算是临危受命。

  2016年“开尔新材”引进全自动化设备,所生产的搪瓷板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港珠澳大桥项目的招标会上,虽然“开尔新材”的搪瓷板是所有企业中标准最高的,但港珠澳大桥项目部门对搪瓷板的要求远远超出国内标准。

  “海底隧道的搪瓷板不仅要平整度高,板面的颜色、质感还要漂亮,而这种材料在国内尚属空白。我们硬是咬着牙接受了这项任务。”郑根土坦言,新型搪瓷板的工艺、板材、釉料配方都没有地方可借鉴,只能全部靠自己探索。

  按照国外搪瓷板的标准,首先要解决的是工艺。如果用常规的生产方法,精确度根本达不到要求。郑根土和他的团队反复试验,调整参数,改良工艺,但生产出来的搪瓷板还是达不到要求。问题出在哪儿?“后来我们决定对设备、板材、釉料配方等全部进行升级改造。”郑根土说,“公司高层亲自上阵,确保每道工序都有人把关。”

  “在10多道工序中,最重要的是焊接,为了让员工能按照规定动作操作,我几乎每天都会去车间指导工作,并把当天焊接的搪瓷板全部检查一遍,确保质量过关。”郑根土说,经过半年多的艰苦攻关,“开尔新材”完美攻克各项技术难题,其生产的搪瓷板多项技术标准远超行业标准规范。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人物专访节目《面对面》中,央视记者采访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节目中,林鸣为“开尔新材”点赞。他说:“我曾去我国香港和日本看过,这样高质量的搪瓷板他们有,我们没有。但是进口搪瓷板成本高,‘开尔新材’只用半年时间攻克技术难题,生产出来的搪瓷板不仅经久耐用,而且十分美观,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一鸣惊人,成为各大工程的“新宠”

  不久前,从北京传来好消息,北京新机场将采用“开尔新材”的搪瓷板。据了解,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周围有四条高速环绕,地下设有高铁、地铁、城际铁路等6条铁路线。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场航站楼,其屋盖钢架构的投影面积就达到18万平米,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而“开尔新材”上万平方米的搪瓷板将为这座高颜值的新机场抹上一层“面霜”。

  参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之后,搪瓷板更是成为许多大工程的“新宠”。在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立面装饰方面,“开尔新材”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地铁建设搪瓷装饰板供货。如今,从杭州地铁、深圳地铁、南昌地铁、郑州地铁、厦门地铁、合肥地铁、徐州地铁的地下通道,到新加坡、西班牙等海外重大项目……在国内外很多城市都能见到开尔搪瓷板的身影。各大地铁站厅,留下“开尔新材”个性化定制的杰作。比如,在上海地铁,“开尔新材”大量采用艺术壁画,多层次展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图书馆站,将馆藏的书籍以艺术壁画折纸的排列形式表现;在动物园站,既有纯净饱和的单色区块,又有多色之间的互相渐变,草原景象生机盎然。

  “开尔新材”不满足于只做室内装饰,继续迈开前进的脚步。去过“开尔新材”办公楼的人们会发现,建筑表面一块块瓷玉构成的幕墙散发着晶莹光泽。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幕墙能“吃霾”。“简单说,就是利用纳米光催化剂分解幕墙表面的有机物,让幕墙具有自洁功能。”“开尔新材”珐琅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舒文晓说,幕墙用的是搪瓷材料制成的珐琅板,在紫外线照射下,会自动分解空气中的有机物、汽车尾气等,让建筑物表面历久弥新。

  如今这一自洁型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并在国内外不少优秀建筑作品中得到应用:上海迪士尼的配套酒店、人民日报社大楼、康恩贝生物科技发展中心、澳洲黑德兰港休闲商业中心、澳洲帕斯儿童医院……从平面到立体再到窝蜂形,珐琅板装饰的建筑成了当地新地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这些年,市委、市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如用地、政策支持、人才引进等。”“开尔新材”董事长邢翰学说,他们将继续传承工匠精神,不断革新符合当今社会审美和国家发展需求的新型功能性搪瓷钢板,以推动绿色建筑、构建环保中国为使命,继续引领开尔品牌走在搪瓷行业世界前列,为推动金华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