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金华人在海外
 

我的美国之行

发布时间: 2016-09-29 08:57 来源: 地区管理员   浏览次数:   

  1945年的党章、1947年的抗日纪念章、1947年的功劳簿、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每一件遗物,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9月26日,家住金华市区八达路788号秋滨化工厂生活区的瞿军打电话给本报“浙中周末新闻热线(13957920264义乌东阳)”说:“我的父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共经历过大小100多次战斗,留下了军功章、党章、功劳簿等许多珍贵的资料。现在我的年纪大了,我希望将这些资料捐献出来……”

  父亲的抗战往事

  1924年,赵兴出生在江苏南通,一直在家乡当老师。日本鬼子打过来时,学校几经搬迁。1940年9月,已经在新四军南通警卫团四连任连长的同学吴家驹、担任排长的侄子瞿家成,动员赵兴参加新四军。赵兴就瞒着父母亲,来到南通警卫团四连参加了新四军,担任文书工作。

  瞿军对父亲的过往很上心,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他录制过DVD,并采用传统年谱的纲目体,编写了一本《赵兴生平编年纪事》。

  说起父亲的抗战往事,今年72岁的瞿军滔滔不绝。

  父亲刚到部队的第一天,大家正在吃午饭,突然有老百姓来报告,日本人打过来了,已经在海坝桥。当时日伪军大概有一个连的兵力,父亲和战友在连长吴家驹的指挥下,两个排和敌人正面交锋,吴家驹带一个排渡河到敌人的侧面夹击敌人,日伪军一看情形不对,只得边打边撤,仓皇逃窜。在那场战斗中,父亲的堂叔瞿振昂牺牲。

  1942年秋,日本鬼子从外地调来一万多日伪军向我根据地清乡“扫荡”,来势凶猛。上级命令父亲所在的团化整为零,以班为单位到敌后组织武工队,任务是除奸除霸,保护“二五减租”工作队。

  1943年春季的一天,父亲所在武工队的4个人正在二甲乡召开贫雇农会议,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村庄,4人分头掩护群众从四路撤退,并和敌人开展麻雀战。父亲和几个群众跑进了前面一个村庄的一片竹林,跑在父亲身后的一个群众被敌人打死。

  危急关头,父亲看到竹林内有一茅坑,怕跳进粪坑时突然而起的臭味将敌人吸引过来,就从粪坑边慢慢地滑进粪坑里,一手举着手枪,枪口就对着粪坑口。如果被敌人发现了,就打死一个算一个,和他们拼了。

  就在敌人四处搜寻的时候,竹林东面忽然传来两声枪响,接着又传来了军号声,于是,竹林中的日伪军就急速向东面跑去,父亲这才虎口脱险。当晚许多老百姓被抓走。

  为了解救百姓,组织上决定让父亲去镇上营救。第二天,父亲穿着长袍,提着鸦片和香烟、伪币等,去给伪警官送礼。凭乡长的亲笔信,父亲通过哨卡进入二楼警官卧室,就在曹麻子兴致勃勃卧床抽鸦片时,敏捷地取下悬挂在墙上的盒子枪,藏在长布衫中指着曹麻子,逼其携手出门,接应队员一道将其挟持出镇。曹麻子写了封信给其副官,由父亲送至门哨转送副官。天黑时分,前一晚所抓贫雇农全部放回。不久,县里来文授予父亲模范队员称号,同时秘密发展父亲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4月,在苏北四分区南通县袁港区做地下工作时,父亲一个人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缴获两支步枪,为此被南通县团授予地下工作模范。

  由于工作出色,父亲的名字也上了敌人的黑榜,随时都有被抓去杀头、活埋的危险。1943年至1945年间,凡是被日伪军俘虏的我地下武装工作人员,没有一个生还,全部惨遭日伪军的残酷杀害。

  为此,父亲多次改名换姓,赵兴这个名字就是战争年代几次改名后沿用下来的,连姓都改了。瞿军说,父亲学名瞿纪澄,因此他的名字叫瞿军。

  瞿军拿起1945年的党章,上面写着两行小字:“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瞿军说,当时负责送党章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好几道封锁线,经历了多次战斗,才将党章送到父亲手上。因此,父亲对这本党章非常珍惜,一直保存完好。

  解放战争中也多次立功

  抗战胜利后,赵兴所在区队调回部队参加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期间,赵兴曾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四等功两次。在功劳簿上,记载着赵兴立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1947年12月,苏北九分区八团八连,在南通金沙张家沙野外战斗中,勇敢冲破敌机枪封锁,攻击路口,用手榴弹炸哑两挺机枪,突破敌人主要封锁线,减少我方伤亡,使全军攻击获得全胜,缴获机枪两挺。立三等功。

  在淮海战役中,赵兴所在的三个军分区并成一个军分区,打到蚌埠的一个小村庄。瞿军说:“说起淮海战役,父亲经常说,淮海战役的时候,部队上去80多万,消灭敌人63万,多少人牺牲了,这个纪念章得来不容易啊!”

  在渡江战役中,赵兴在八圩港战斗中,任前哨搬运器材班班长。渡江的都是木头船,好多船打沉了,好多人都被江水冲走了,赵兴就用一个稻草圈放在身上,拿着步枪朝对面打。一渡江,就直打苏北的八圩港、五圩港的敌营。后来,部队把江阴打下来,在常熟扎营。赵兴获得了渡江战役纪念章。

  1949年,赵兴任苏州警备8团7连排长。1951年,入空军20师60团,先后担任政治助理员、政治指导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空军地勤干部。1954年12月,他以南京空军某飞机修理厂指导员的身份,转业到原金华地区建筑公司工作,直至1986年离休。2009年去世,享年86岁。

  父亲去世后,瞿军很注重资料的收集和保存,除了1945年的党章、1947年的抗日纪念章、1947年的功劳簿、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还有赵兴1951年给红旗报投稿获得的奖状,以前部队的通行证、革命军人证明书、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退伍转业证书、退职证明等。这些资料,不但是一个革命者的成长印迹,更是历史的见证,极为珍贵。

  瞿军说:“这些资料因为时间长了,很多纸张都发黄了,作为家庭,很难长久保存。我希望它们能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如果有档案、文博部门可以接收的话,可以和本报新闻热线联系。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