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国外实习。”如今,有人梦想成真了。 过去,大学生实习,有的在老家找一家单位和公司,有的则跑去北上广等大城市闯荡一下。而眼下,到国外去体验不同的工作,正成为一些大学生的时尚选择———在毕业前当一回“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同事”。 今年教师节那一天,意大利佛罗伦萨月明星稀,8名黄皮肤的年轻人走下飞机,踏上了这块完全陌生的土地。 他们是浙师大国际学院的学生,在佛罗伦萨中文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这也是这个学院连续第5年派出学生前往海外实习。与此同时,浙师大生化学院在今年9月初试水海外见习,将4名学生送往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历练。海外实习逐渐成为一道国际化的风景。 记者连线了一些有海外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听听他们有什么心得。 不只是积累经验,还能积累“生活” 钱程是汉语国际教育的2013级学生,目前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中文学校当一名实习中文教师。这所学校成立于15年前,其主要生源是当地华侨的孩子。 钱程负责教授一年级的语文,拼音、儿歌、古诗等都是他的授课内容。 在教唱儿歌时,钱程边念边跳。“教唱《小白兔》时,我就模仿小白兔的动作,举起剪刀手放在耳旁,小朋友喜欢得不得了。”钱程说,小朋友们经常把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送给钱程,有时是折纸,有时是画作。钱程特意把这些小小的心意放在一个礼物盒子里,带回中国。 钱程觉得,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关注。有一次,她发现班上一个小男孩的拼音能力比较欠缺,便私下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沟通。原来,这个小男孩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成绩的好坏,长辈并不十分关心,因此,他也就觉得读书没什么意思。后来,钱程和他拉钩:“只要他上课认真,并且第二天考核优秀,我就送他一份特殊的礼物。”渐渐的,男孩开始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了。 钱程告诉记者,相比在国内实习,海外实习带给她的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还能够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国内实习有父母照应,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也是自己熟悉的;但是在国外,衣食住行都要自己划算。” 她说,在国外实习与国内实习有很大不同,前者时间更长,有的长达一年;任务重,第一堂课就要走上讲台,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我们离开父母,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大困难就是语言不通,意大利人很少说英语。我们自己摸索着去融入这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适应的过程。”比如,在意大利超市,挑水果时需要戴上一次性手套,初来乍到不了解,经常闹笑话。“在佛罗伦萨的中国人很多,超市里的水果货架上甚至用中文写了‘请使用手套挑选水果’,我们都不好意思。”钱程说。 做研究要沉得住气,也要敢于创新 林彬彬是生化学院应用化学141班的学生。今年,她和其他三位同学共同前往日本的化妆品生产公司兰贵株式会社见习。 在见习第二天,林彬彬就成为一名“化妆品验货员”。虽然商品的包装都是流水线式的,但验货人员不能掉以轻心:标签是否贴得一样高、挤压头的朝向是否一致、包装是否完好……这些都要由验货员一一仔细检查。 “虽然每条生产线出差错的几率很小很小,但是员工们没有一个在偷懒,眼睛都牢牢地盯住操作屏幕或者产品。”林彬彬说。 在工厂实验室,见习人员体验了一把现场制作爽肤水的过程。“厂长早就把爽肤水的配方交给我们,但配置时还是要小心翼翼,任何一个成分出现偏差都会导致产品滋润度、吸收度等的改变。”林彬彬说。 厂长告诉见习队队员,化妆品的配方是研究者通过无数次试验得到的,做研究必须要沉得住气,也要敢于创新,“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美容效果更好的原料比例是什么”。 林彬彬说,一些国人认为,日本产品更精细、更耐用,质量更好。他来这里工作,也希望能寻找其中奥妙。“在日本化妆品企业工作,你会发现,他们确实有过人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才培养模式。日本高端化妆品企业特别注重专门型科技人员的培养,很多科技人员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化妆品中很小的一个门类。这一点,很像我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然而,这已经是日本本土企业提倡了几十年的理念。其二,日本化妆品的科技研发人员创新意识很强,有强烈的意愿去尝试全新事物,做一个开拓者。 在日本本土的这家企业里工作,让林彬彬最感慨的,是他们更加注重员工工作热情的培养,以及对企业文化的热爱。他还发现,在上班时间内,他们尽力去保持对工作的关注,很少有员工私下聊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这份关注,令他印象深刻。 这是一生的财富 韩晓宇是汉语国际教育14级的研究生,刚刚实习结束的她谈及一年的海外实习经历,感慨地说:“海外实习是一次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它将会成为我一生的财富。” 在佛罗伦萨中文学校,韩晓宇是初二两个班的中文教师和班主任。班上有个同学叫诚诚(化名),曾因为上课吵闹、打扰老师而被校方劝退,今年又被爸妈逼着来报到。韩晓宇说:“其实诚诚觉得老师有事只会叫家长,根本不服这一套。”后来,她私下里向他保证不会再叫家长了,并请他尊重老师的工作。果然,诚诚第二天上课就安静许多,还愿意参加课堂里的小讨论和小游戏了。 另一位实习生毛茜露对此也深有体会:“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天堂与地狱其实只差‘理解’二字。” 毛茜露现在是宁波市北仑一所职高的语文老师。她说:“可能是海外实习经历使然吧,我上课比较活泼,不喜欢命令学生,反倒喜欢和学生一起讨论。”在这所以教授职业技术为主的学校里,毛茜露的语文课大受学生欢迎,她还得到了一个“毛姐姐”的称号。 据了解,浙师大国际学院海外实习项目于2011年开始,现已向意大利、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输送汉语教师170人;生化学院也于今年和日本兰贵株式会社正式签约,在日本设立了海外大学生实践基地。浙师大生化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代伟说:“未来我们将会派出更多学生前往海外见习,见习时间也会加长。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更加先进的知识结构和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有沟通能力的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