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战士周来法虽是1945年才参加抗战,但一参军就立马上了抗日前线,立下不少战功。他是在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时,加入新四军的。从那以后,他在这片敌后抗日根据地上,跟着粟裕将军一道打鬼子。
他参与了奇袭鬼子汽艇的战斗,抓过日本俘虏,还在“新四军对日最后一战”中刺死了5个鬼子。
新四军刚来
我就遇上了
我叫周来法,今年96岁,是磐安县万苍乡斐湖村人。小时候,我家里很苦,父亲是一名长工,干的是力气活,我3岁那年,父亲就死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我跟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带着我到处讨饭。
我13岁那年出门打工,到新昌跟人学手艺,当过篾匠、泥水匠。这些都是辛苦活,即便在农村,也没什么人愿意做。虽赚不了几个钱,但也能勉强度日。
后来,我跑到安吉的孝丰县打工,那是一个山沟沟,有一家造纸厂,我在那里谋得一份工作,工资很低。那时候老家的母亲也去世了,我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就在造纸厂工作的日子里,我碰到了新四军。1945年2月,我正在厂里忙着,门口来了两个军人,穿着灰色的布军装,背着长枪,身上缠着子弹带。我有些警惕地问:“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其中一位微笑着说:“我们是为穷人服务的。我们打日本人,也打土匪。”有工友问:“参加你们的队伍有什么好处啊?”一个当兵的说:“可以分土地,分房。”
国民党到处抓壮丁,这些共产党人却不一样,他们很尊重我们,参加革命都是自愿原则,他们并不强迫。
想当兵的事,还是我自己主动提出来的:“我想参加革命,好不好?”“不过在我这里不行,你得去找城里的新四军新兵连。”
过了3个月,我约上4个工友,一起到县城去参加新四军。在县城问了好几个人,才问到新兵连驻扎的地方。当时的谣言很多,说是当兵不好,打仗冲锋时,长官会让新兵冲在前头,老兵躲在后面。
共产党的新四军是为穷人服务的,我不相信那种谣言。入伍的时候也不要什么手续,我就被分到这个新兵连里,我记得这个连隶属于新四军第一师367团。当时那一片浙西北的新四军根据地叫苏浙军区,总部在长兴,司令员就是粟裕将军。
我后来才知道,1945年2月至6月,新四军苏浙部队向浙西敌后挺进时,才来到孝丰。他们刚来,我就遇上了,真是机缘巧合。
一次游击战,打掉鬼子三艘汽艇
在部队的日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打游击战。鬼子也打,土匪也打。下午3点吃饭,深夜十一二点开始行动,到第二天清晨6点左右,打完最好,打不完,一定得撤了,因为天要亮了。我们打仗的地方,就在浙西北这一带,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地形复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进可攻退可守,适合打游击。
有一次,我们发现,江面上鬼子开着三艘汽艇,艇上有几十个日本兵,都没有什么防备,以为荒山野岭的没有威胁。
我们一个连埋伏在江边,等汽艇开近了,连长一声令下:“打!”顿时,平静的江面都是枪声。除了打枪,我跟战友们还往江中央扔手榴弹。手榴弹扔到水里,发出一声闷响,蹿出好几米高的水柱。
鬼子一看四面八方都是枪声,眼看汽艇快要被手榴弹炸沉了,枪都不知道往哪里打,大多数没来得及反抗,直接抱着枪跳进江里,拼命往江边游。
我们在江边上候个正着,上岸一个,抓一个。上来一半左右,另一半,估计是被打死之后掉进江里喂鱼了。
这些日本人跟落汤鸡一样,浑身湿淋淋的,还穿着皮靴。他们把枪举过头顶,嘴里唠唠叨叨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话,我们拿枪指着他们:“缴枪不杀!”
就这样对峙了好几十秒,后来发现,我们讲话他们也听不懂,干脆懒得多说,上去缴了枪,弄几根绳子一个个捆起来,押回总部。
过了几天,军区来了一个日军代表,说是来谈判的。最后的谈判结果是,日本人拿一批枪械和子弹,来换这批俘虏回去。押送俘虏的任务还是落到了我们头上。那天夜里,我们把俘虏送到日军驻地附近,摆开阵势,防止敌人偷袭。鬼子的一批装备早已经准备好,就等着来换人了。
拿俘虏换了武器,我们就回来了。那时候,新四军的装备很缺乏,这批武器对于当时的部队来说,简直就是宝贝一样的东西。
一人捅死5个日本鬼子
1945年10月,为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和团结的局面,根据国共两党签订的协议,新四军遵照中共中央决定,从10月上旬开始,将长江以南的苏浙军区和苏南、浙东部队以及大批地方干部全部北撤到苏中地区。为此,新四军军部对苏南新四军部队的北撤作出部署:粟裕率苏浙军区第一、三纵队迅速北撤。
我们一路往北走,过了江,在一个叫黄桥镇的地方休整了一个星期,后又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封锁,我们将其击溃。
高邮县城近在眼前,城里有大约2000名日军、3000名伪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就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派了一名代表进去谈判,要求日军和伪军放下武器投降。
当时,已经是1945年年底了,华东大部分地区已陆续收复,但是盘踞在高邮城的日寇拒不向我军投降,对新四军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粟裕将军决定:拔掉这个钉子!
这一仗,被称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战役,后来被当作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
1945年12月26日凌晨,一声命令,高邮战役正式打响了。攻城得过三道关:铁丝网、外壕沟、城墙。铁丝网上挂上了密密麻麻的手榴弹,新四军战士的大刀砍在铁丝网上,很容易引爆手榴弹。外壕沟里还栽满了一头削尖的竹竿,四个转角处都有重机枪交叉火力。高邮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墙坚固,贴着城门营造了一道4米多高、易守难攻的高墙。我们没有炮,怎么办?
攻到城墙底下,我们就架梯子上去,梯子是那种一段一段毛竹接起来的,很简陋的工具。我一边爬,一边把手榴弹往城里扔,我力气还算大,一般是两个一起扔,威力大。
攻城战斗打了整整一个晚上,早晨6点左右才结束。高邮的天空被火光照得很亮,我们新四军打仗,巴不得夜越黑越好。我们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作战,新四军擅长打夜战。
到了第二天早上,大部队破城而入。城里的部分鬼子还在抵抗。双方开始拼刺刀,我在新兵连练过刺杀,那时候是刺稻草人,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我那时候身体很强壮,有的是力气。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以前练刺刀,边唱歌边练。真刀真枪到了战场上,我哪里顾得上唱歌,就是一个劲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路杀过去,我一连刺死了5个鬼子,一人一刀,瞅准时机,刺刀戳进去、拔出来。
打得激烈时,突然有个伪军替鬼子喊了一声:“别打了,我们投降了!”那场战斗,我记得一共歼俘日军1000余人。
高邮战役,是新四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高邮也成为全国从日寇手中最后收复的一座县城。 解放战争时期,我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1946年8月,我在一次战斗中负了伤,子弹打中我的左大腿,被抬下前线,就再也没上过前线。打仗这些年,我好几次立了功,1945年在浙江长兴牛头山战役中,荣立一等功一次,1946年5月在江苏,我被评为二等模范;1949年4月在河南许昌荣立三等功一次。1950年,我转业到金华粮食公司,1983年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