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国际学术成果
 

日寇掠夺义乌资源知多少

发布时间: 2015-07-13 10:39 来源: 市电子政务中心   浏览次数:   
 

  日本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因而屡屡充当侵略者角色,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掠夺他国资源,尤其是侵华期间,为了补充其庞大的侵略机器,掠夺性的破坏竟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那么,沦陷期间,日寇对义乌究竟掠夺了多少资源呢?

  

为抢萤石发动浙赣战役

  萤石是炼钢、炼铝的必需辅助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列强以萤石为原料制备氢氟酸,用于从铀矿中提炼放射性金属铀,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必需原料。

  早在入侵中国前,日本就已知道浙江金华、绍兴一带萤石矿贮藏量丰富,且品质上乘,为此,他们早已垂涎欲滴。入侵中国后,日军遂命令日伪兴亚院华中联络部经济第一局和日军70师团派遣经济技术间谍,潜入义乌、金华、武义、东阳、诸暨、绍兴、嵊县等7地开展萤石调查。19421月,调查报告称:“萤石贮量,义乌50万吨,武义170万吨,金华5万吨,加上毗邻地区共计300万吨,武义为远东最大产地……”1015日,又形成了《武义义乌两地区主要萤石矿产地质精要报告》,包括技术、图件共8万字。报告称:萤石的开发“……对于发展我国(指日本)轻金属(制铝)工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矿物。而完全可以在昭和十九年前,建成年供十五万吨的萤石基地,以保障制铝工业的急需。

  这些调查报告,不仅数据翔实,而且内容宽泛,包括矿藏分布、贮藏数目、矿山现状、交通条件、经营状况等。此外,除了有地质地形、矿床位置、矿量计算、交通运输、采矿计划等详细图表,还有就掠夺难易程度而列的萤石矿产地调查一览表4张、《浙江省中部萤石矿产地分布图》一张。除了武义之外,义乌是调查得最为仔细详实的,其中对老虎洞、画山、刀枪山、花石山、大担埘、岩坑山、冷水坑、白殿山等大大小小10处矿床均有调查材料,且得出结论:品质良好、采掘容易、运输便捷、易于警备。

  该调查报告第一章是总括,第二章是各地区主要萤石产地精要报告,其中第二节为义乌地区,而且以云黄山、南山两个区块分别予以陈述,同时还附图:云黄山地区萤石矿产地地形及矿床图,南山地区萤石矿产地位置图,南山地区萤石矿产地、交通、运矿系略图,岩坑山萤石矿产地地质矿床图,冷水孔、白殿山萤石矿产地地质矿床图,岩坑山、冷水孔、白殿山矿量计算图及计算表六大张。

  对浙江中部地区萤石蕴藏之丰富,日寇早有所闻,且觊觎已久,一旦得到调查之详细报告,更是迫不及待。于是,19425月中旬,日军发动了一场旨在摧毁衢州机场、武力侵占浙江萤石产地的浙赣战役。在侵华日军第13军作战命令甲第184号中称:70师团已多次周密调查,在武义、金华、义乌附近,萤石埋藏高达350万吨……在预定永久占领(萤石产地),确保萤石丰富优质矿藏,为我国(指日本)重工业作最大贡献。萤石资源是我国重工业绝对必需的资源,通过这次作战,去占领萤石优良丰富矿脉地带是本战役的主要目标。(金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抗日战争时期的金华》566)于是,日本大本营在728日的命令中规定:部队在浙赣线后撤时,退至金华、武义地区为止(王辅著《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3)179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其目的就在于掠夺该地区之萤石资源,实现其以战养战的阴谋。

  据《义乌市志》载:“为掠夺萤石,日军特设华中矿业公司义乌南山矿务所和佛堂矿务所。南山矿区为日军重点开采区,有矿工1000多人,运输汽车16辆。驻有日军100多名,修筑7—8幢营房、工房及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会堂。还在矿区的山口村、龙门、麦磨山、西山头修筑5座碉堡。共开采岩坑山、青口山、冷水坑、南山坑等地矿井30处。佛堂矿务所驻云黄乡塔山下云山村。矿区共有采矿点11个,工人650余名,运输汽车3辆。矿区驻警60余人,并在云黄山筑有2座炮台,铺设了塔山佛堂的轻便铁路。据统计,沦陷期间,日军从义乌掠夺萤石11.7万吨。(《义乌市志》76)

森林资源遭受灾难性破坏

  前些年,蔡百川先生与一些有识之士,曾对义乌沦陷时期,日寇乱砍滥伐义乌森林情况进行过调查,据对其中24个行政村材料统计,被日寇盗伐的森林面积达6700多亩,被伐树木28万余株,被掠夺木材达11万立方米。而且这对整个义乌来说,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诚如1987年版《义乌县志》所载:“沦陷期间,日军为掠夺木材资源,建立了义乌县采伐公司,在近铁路沿线的楂林等地,派驻了采伐队,专事伐木抢运在二三年中全县被毁树木不知其数。(《义乌县志》136137)这种灾难性的破坏,不仅导致义乌森林资源减少,而且对生态的破坏,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显现出来,而是持久的。

  日军大肆砍伐木材,破坏森林,主要用途是提供铁路枕木、萤石矿矿井矿柱、修筑工事,因而被砍伐的往往是铁路沿线或矿山附近之林木。

  诸如在浙赣线苏溪车站就开设有木材加工场,专门用原木加工成枕木,这里有大型锯板机3台、圆盘锯20余台、劳工100余人,同时还备有数台火力发电机,以解决锯板机动力及照明用电。为防抗日游击队,木材加工场附近还驻有日军炮台,驻有日军小分队。龙华村的后山、大坟头、樟山、小田山以及2条水口塍,几乎被砍伐殆尽;密溪村的坟山、后山、前门山、山背头、胡公会山脚、大塘里壁等地林木被砍伐一万多株,约3000立方米;为掠夺翁界村的森林资源,沿六都坑溪滩专门修建了一条简易公路,将翁界村的安山、大坟头两座太公山,属祠堂所有的后山,以及派塘山、岭背的林木全部砍光,被滥伐森林面积约520亩,2500多立方米;邻背村的门前山、牛皮形、缸窑山、后山背、塘下山、蝴蝶山等地被滥伐林木4350立方米;胡宅村荷花心、山背头、井头坟山、大金龙山、小金龙山、常裕山、祠堂山、橡子山等地也被一扫而光,全村被砍伐林木达1120立方米。

  苏溪一带茂林修竹,草木葱茏,山花烂漫,著名诗人金涓曾对此有过太多的赞叹,这有《水竹洞天》为证:“山色遥观翠万重,泉声近听与琴同。洞天水竹殊清绝,烟岛云林入望中。可日军的侵犯、滥砍乱伐,使苏溪被破坏得满目疮痍,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另在大陈镇也有类似的情况,分别在大陈村、塘坞村、楂林二村的后山运进锯板机,用于枕木加工。为满足枕木加工及烧炭的需要,日军大肆在金山、东联、双园、杜门、八里桥头、红旗等村乱砍滥伐。单是塘坞一个小村就被砍伐马尾松5.52万株,计2.5万立方米,整个红旗村则被乱砍滥伐1039亩,材量达3.34万立方米。

  车站附近砍光了,日军就到远处砍伐。汽车来不及运,他们就把杜门村的木头滑入大陈江再顺流直下,而东塘双园村的木头则通过九都溪水运,一并汇入大陈木材加工场,再加工成枕木。

  ……

  而这些森林均是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成才的,有的属古树古林,有的是水口树,有的是景观树。如倍磊的上山村,地处丘陵地带,屋后生长着6人合抱的古马尾树,树龄长达500多年;地处城郊的黄杨梅村蓄有500多棵明代马尾松树,相传有400多年历史,其中有棵被称作松树娘的巨松,树高20米,树径1.5米,3个成年人都抱不拢;苏溪的龙华村后山有明代的古马尾松800多棵,树高也都是20多米;还有楂林二村后山山脚生长着国家重点保护的活化石银杏等等。

  除了萤石、森林大肆被掠夺,全县战时被掠杀牛、猪等牲畜达6.5万多头,损失稻谷64787石、大小麦3万余石,其余杂粮3万余担。”“同时还设立昭和通商东和公司复兴银行西本银行盐业公司森林公司昭华公司三义公司等掠夺性商业金融机构……”(中共义乌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追寻烽火岁月》28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9月版)这些公司名为贸易,实为劫掠,而金融机构则专门搜刮金器、银元、铜元、铜板等。同时还贪婪地摄取大量的桐油、白蜡、牛油之类物资,从义乌土地上掠夺大量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用品。

  沦陷之时的义乌,受害之残,损失之巨,绝非笔墨所能书。

  日军在金华将掠夺来的物资通过铁路运往东北。(资料图)

  日军胁迫中国矿工为其采掘萤石矿。(资料图)

  日军胁迫中国矿工为其采掘萤石矿。(资料图)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