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金华人在海外
 

义乌汽修师徒“前赴后继”到德国受训

发布时间: 2014-09-16 17:20 来源: 市电子政务中心   浏览次数:   
 

    通过省金蓝领这个平台,前年,师傅鲍正浩公费去德国参加培训;今年,徒弟高瑞柱也获此良机,下个月有望启程去德国受训。

  作为义乌汽修行业技能人才公费出国培训的第一人和第二人,这对汽修工师徒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仅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还得到了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浙江省金蓝领出国培训工作是以政府资助的形式,选派省内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富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一线优秀技术工人,到国外知名企业、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和研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我省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和创新理念。

  师徒俩先后入选金蓝领

  目前,这对师徒都在我市的一家汽修厂就职。

  金华市技术标兵浙江省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义乌市优秀高技能人才金华市首席技师浙江省首席技师”……师傅鲍正浩是义乌汽车修理行业的前辈级人物,虽然才40来岁,可他获得的各项荣誉称号已是不胜枚举,还是金华地区汽车维修质量鉴定专家库成员。

  鲍正浩从小爱破坏,总是把玩具之类的拆了装、装了拆。进入中学后,对电子技术更是到了狂热迷恋的地步,不仅开始自学无线电知识,还经常鼓捣家里的收音机、电风扇等电器。中学毕业后,他开始涉足汽车维修行业,在汽修厂当起了学徒。无论寒冬酷暑,汽车维修大多是露天作业,又脏又累。然而,作为学徒,吃苦耐劳是一门必修课。为了学好这门技能,鲍正浩凭着不放弃、不泄气的毅力,始终坚持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若干年后的今天,鲍正浩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文武全才,不仅技术了得,在各级比武中屡创佳绩,囊内还收获若干项国家专利,成为全省第一个汽车维修工首席技师;同时,还在多家权威杂志上发布了有关汽车维修的专业论文。2012年,他受浙江省人社厅的委派,前往德国柏林参加汽车职业教育与汽车技术研讨,回来后在市人力社保局的指导下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被认定为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多年来,鲍正浩教过的徒弟达数十人,其中,有出去自立门户而且做得很不错的,也有目前仍和他并肩战斗的,高瑞柱就属于后者。

  高瑞柱是山东人,出生于1983年,2000年来义乌学习汽车修理。能吃苦,有悟性。这是鲍正浩对这位徒弟的评价。从徒弟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早年的影子。事实证明,师傅的眼光是精准的。

  经过几年的磨练,高瑞柱的技能不仅在师兄弟中脱颖而出,还在省市级竞技场上崭露头角。去年,高瑞柱作为金华地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在江苏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机动车维修技能比赛,并荣获三等奖,交通运输部还授予他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他也在省技能大赛上取得好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继师傅之后,高瑞柱成为义乌第二位通过省金蓝领境外培训平台、公费去德国培训的汽修工。全省同一批的有25个吧,义乌就1个,在那边大概学3周左右。高瑞柱说,下个月可能就要出发了。说到回来后的打算,他直接表示:还跟着师傅干。

  新蓝领时代,无论待遇还是机遇都可能逆袭白领

  蓝领这个名词并不稀奇,在不少人的观念里,蓝领是干活的,虽然工作又脏又累,但薪水是微薄的,更别提什么前景机遇;而白领是坐办公室的,工作轻松又体面,工资待遇丰厚,还有出国旅游培训的机会。

  如果时光倒流到十几或者二十多年前,这种观念似乎无可非议。不过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在很多城市,蓝领和白领似乎掉了个个儿。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蓝领成为了难寻的人才,而且不少高级蓝领的身价和待遇已和白领看齐,甚至超过后者,完美逆袭。

  其实,在德国、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蓝领的收入和地位是非常高的。以美国为例,据说有一技之长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蓝领工人待遇是相当好的。相关资料显示,电梯安装和故障修理工平均年收入超过7.35万美元,平均时薪35.37美元,位于高收入蓝领工种榜首;电气维修工平均年收入6.595万美元,平均时薪31.71美元,位居第二。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更难就业季铁饭碗不好捧,高薪体面的白领也不易做。相对而言,技能人才则呈现热销势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蓝领时代到来了。

  当然,义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还是很高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市具有初级工以上水平的技术工人约16万,其中,高级工的占有量仅在18%左右,技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登记在案的高级技师不会超过50个。为鼓励广大职业院校多培养紧缺职业(工种)的技能人才,同时也吸引外地更多有一技之长的人来义乌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首次发布紧缺职工(工种)目录。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用工需求,市人力社保局组织编制了该目录,确定加工中心操作工等5大类40个职业(工种)为我市2014年紧缺职业(工种)

  据了解,随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的发布,相应的鼓励政策等配套方案也已出台实施。根据相关规定,我市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参加紧缺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还可以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登记领取300元至2000元不等的补助;对在紧缺职业(工种)一线岗位工作,所在企业已实行技能等级薪酬制度的高技能人才,按年度发给每月最高500元的政府津贴。

  这两天,有关大学生就业待遇的一则消息引发国人热议。据报道,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今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相比,职校生就显得轻松许多,不仅不愁嫁,而且嫁得还挺好。而我市的情况某种程度上恰好印证了这一情况:现在我市刚毕业的职校生实习期工资可以达到每月15002000元,成为正式工后保底月薪在3000元左右。

  业内人士建议,在新蓝领时代,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应在技能人才的培养、深造、发展上多下工夫,让他们有待遇有机遇,切实做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在社会舆论上,引导社会各界改变固有的偏见,更加尊重技能人才这个群体,重视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