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学术成果 > 金华人在海外
 

金华学子留学感受

发布时间: 2014-04-21 16:40 来源: 市电子政务中心   浏览次数:   
    “ 我回国了,中午一起吃个饭吧。蓓茜(bleacc)是我认识多年的朋友,她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毕业后留在德国通用电气工作,已经两年没有回国了,这次回国行程安排挺紧的。平时都在网上联系,现在能面对面地聊天,我立马赶过去了。我们聊天中,她谈到不少国内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同态度,听了这些故事挺有启发。

  蓓茜是金华人,在金华读书时,父母亲对她的要求特别高。她说,中国很多家长总想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不管孩子自己是不是愿意。她在国内时就是这样,每天被父母逼着做很多的习题,每天晚上复习到很晚还不能睡觉,虽然她考上了大学,但她从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读硕士时,蓓茜根据自己的喜好申请了德国的学校,选择了生物技术专业。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她每天都很开心。她说:在德国,没有人可以强迫我。我开始理解什么叫科学和技术,电磁场不是枯燥的几道练习方程式,绚丽的北极光也可以用电磁场来解释,心脏的跳动居然是受电流信号来控制的,它也能产生一个电场,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甚至还能控制这个电场。我努力地学语言———英语和德语,因为我发现了和人交往的乐趣,我想做香喷喷的蛋糕,调漂亮的鸡尾酒,可菜单不是中文的。我喜欢看电影,可惜很少能看到中文的,所以我只能看原版的电影,它帮助我学习地道的外语。从小到大,我只是被逼着做练习,参加枯燥的考试,每次考试都要排名次,名次决定一切,读书不是乐趣。那时我挺讨厌读书的,考完就什么都忘了。但当我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开始渐渐发现科学和技术到底有什么意义,我发现了它的乐趣,虽然一开始我有很多困难,一旦我发现做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我就会尽一切努力探索它。我开始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做得最好,我观察别人怎么做好,总结自己,停下来想想为什么,有什么要克服的困难。遇到我喜欢的科目,我每一个细节都想弄懂。我在德国一个学期学会的英语,比我在国内6年学的英语多。这时,我才发现学习语言真的是生动的,科学也是。当我发现了这些乐趣,我每天都兴高采烈地去读书,当这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做什么都有效果。所以硕博连读下来,我做到了很多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三年里,我可以做到和别人用德语流利地交流,我的专业课考试全是德语,在国内一点也不懂的德语,三年来我的专业课成绩基本上都是最好的分数,我也不再惧怕用德语写各种报告论文。我开始变得勇敢、乐观,我每天都挺充实。

  蓓茜认为,真正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发自内心,没有人会关心你费了多少时间做了什么,这个世界评定成败的标准只有一个:效果和效率。

  蓓茜的同事、一个德国电路专家说,他12岁就开始自己设计第一个电路,之后,他不停地看书,发现好玩的电路就焊接,设计的电路越来越复杂。在德国,中学生不是被强迫上一样的教材,高年级的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组合,如生物+化学或是物理+数学等。有些中学生积分微分(不是专门培养去参加竞赛的学生)已经做得相当漂亮。蓓茜说: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他们的生物课本,居然有肌蛋白的结构,这是很深的内容啊。很多中学生通晓两门以上的外语,用英语和人交流更是很普通的事。蓓茜读硕士时,不少同学就已经帮公司开发产品,或者独立研发一个课题,很了不起。在这里,我才发现学习不是只为了考试。我就读的大学,研究所每年都组织教师给幼儿园小朋友介绍什么叫科学。每年都有一次大学show,向中学生开放,介绍各种有趣的顶尖科研项目,比如小机器人、小飞机等,接他们参观校园的汽车是刚研发的新能源电车。教授亲自出马,向中学生介绍研究所的各个项目。中学生每个学期还有一次参观公司的机会,这些公司是奔驰、宝马、飞利浦、西门子或欧莱雅,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他平时学的东西能干些啥,让学生了解这个行业最新的技术。蓓茜觉得,这一点国内做得相当不够,不要说中学生,就是大学生都不知道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起什么作用。

  德国人很强调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很多工作干得出色的人,就是把工作当作一种兴趣爱好。而中国学生把读书当作找工作的一种手段。笔者认识一位山东师范大学女博士,她读博士是因为不喜欢原先工作的环境,所以拼死拼活地考上博士,以跳出原来的环境。但现在读的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经常会听到她抱怨,多讨厌做博士,日子多难熬。而蓓茜说,问德国学生为什么选择所读专业,几乎所有人都回答有趣呗。这就是国内学生与国外学生的最大区别。

  蓓茜说,她高中时读书,做过很多练习,现在大多数记不起来。很多国内父母会对孩子说读书就是一切。在德国,一个数学博士曾给过蓓茜一张摇滚音乐票,告诉她说,这是他们几名博士组建的乐队演出,很专业的。蓓茜问他为什么票子上要强调博士,他说因为他们很骄傲,不仅学习出色,乐队一样棒。后来蓓茜才发现,她周围很多同学都参加乐队,或者某一项运动挺出色。

  蓓茜的德国导师认为,每个人天生的智慧和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天生某一方面特别出色,这是由脑部认识神经细胞结构决定的,没有这样的天赋,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改善。但是这么多人学物理,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导师说他的能力在于逻辑分析和数学推理,但是他的孩子音乐细胞特足,所以他会让孩子在音乐方面发展,绝对不会强迫他学习自己的专业。

  蓓茜说,在国内从小到大,父母衡量她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考试成绩的好坏,考试是家长眼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国外孩子喜欢的兴趣和爱好会排在第一位。这就是国外家长与国内家长对待孩子的本质区别,其实帮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尊重孩子的选择比成绩重要,她本人的经历就说明了这一点。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