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秋滨小学,有一间特别的办公室,它专属于浙师大社工专业的7名实习生。办公室里有一个铁盒,100多封信把两只手掌大的铁盒塞得满满当当。信来自于学校里各个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投给同一个人。
“你喜欢活泼的小孩吗?”“您能不能再给我们上一节课?”“非洲人都像你这么幽默吗?”……信纸上的笔迹尚显稚气,却不难发现众多小朋友都喜欢这名收信人。
收信人爱慕来自非洲几内亚比绍,是这支实习社工队伍里最特殊,也是最受关注的一个。
一节课上完,爱慕刚走出教室,就被眼尖的小“侦察兵”———学生们发现了:“爱慕来了。”“爱慕哥哥。”“Hello,爱慕。”从教室到办公室短短一段路,爱慕就像一个移动“磁场”,吸引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过来,把他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孩子们嘻嘻哈哈笑着,争相用刚学会的英语跟他打招呼,问问题。
用什么“俘获”孩子们的心?
这位黑皮肤社工正如他的中文名字“爱慕”那样,在一个月时间里,受到了一群群孩子的“爱慕”,他用什么“俘获”了孩子们的心?
当黑皮肤、厚嘴唇、卷头发的爱慕第一次走过三(1)班的窗边时,小凯(化名)惊呆了: “天哪!电视里放的外国人居然出现在我身边了!”
“爱慕老师长得好高,皮肤黑黑的,我以前有点害怕。”除了像小凯一样惊讶,媛媛(化名)头回见到这位高大的“异国来客”时,直接低下了头,不敢再看第二眼,更别提主动和他说话,“可是我现在觉得爱慕老师可帅了!”
媛媛第一次觉得这个“怪叔叔”不可怕,反而有点帅,是在爱慕的“非洲文化课”上 。
“大家好,我叫爱慕。”当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从爱慕嘴里“蹦”出来的时候,班里炸开了锅。“他居然会说中国话。” “他的普通话说得真好。”“他也没那么可怕……”
打消了一些孩子们对自己的怯意,爱慕顺水推舟地介绍起自己,还有非洲大地的风土人情。
辽阔的草原上,人和野生动物非洲雄狮并肩站在一起;熊熊的篝火旁,非洲少数民族穿着兽皮,全身抹着油彩,拉手起舞;博物馆里,静静伫立着与中国木雕长得截然不同的非洲人形木雕……面对一系列由异国人带来的“新大陆”的风光,孩子们目不转睛。
还没等到下课,他们就会举手问许多问题,“为什么你的皮肤是黑的,头发是卷的?非洲人都和你长得一样吗?非洲人吃什么?”对于学生们猛增的好奇心,爱慕耐心地逐个回答,但往往在下课以后,还有一群小朋友围着他发问。
问问题还不够,经常有学生忍不住摸摸爱慕黑色的皮肤,卷卷的头发来“亲身感受”,爱慕从来不会在意,更不会生气,“我知道孩子们没有恶意,他们只是没见过,很好奇而已”。据爱慕说,曾有个孩子搓了搓他的手背,发现他的皮肤没有变色,也没有搓下“泥”,这才知道“原来非洲来的哥哥只是皮肤颜色和我们不一样”。
到哪都能看见“慕哥”
“See you,See you!”清晨7点的秋滨小学门口,接连不断地响起一声声英语。每个学生一进校门,就往同一个人所在的方向走去,一面走,一面挥手说话。
迎接他们的是花了近1个小时从浙师大赶到秋滨小学,背包也来不及放下的爱慕。每天5点半起床,7点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陪小朋友练习口语,从实习的第一天起,爱慕已经坚持了一个月。
“不要哭,告诉爱慕老师,你怎么了?”在一群踏进校门的学生中,爱慕一眼就看见脸上挂着泪痕的一个女孩,“愿意讲给我听听吗?”爱慕一边安慰,一边弯下腰,抹去孩子脸上的泪。劝解完,爱慕直起腰,看见一个红领巾没系好的小男孩,又顺手帮他解下重系。
“我能认出这所学校里80%的学生。”提起和孩子们相处的成果,爱慕露出自豪的神色,“平时一没事,我就会去学校逛。从一楼走到四楼,从操场、机房走到音乐教室,关注他们上课的情形。”在孩子们身上,爱慕花了“十二分”心思。
因为天性喜欢小孩,爱慕很乐意在课外和小朋友们打成一片,“我们的实习期只有两个月,我想多陪陪他们”。
与此同时,一大群孩子也当起了爱慕的“小尾巴”。然而在这群孩子中,爱慕总能发现一些内向的。他们经常站在人群外,不敢离爱慕太近,偶尔想要发问,最后还是欲言又止。
“在我的国家,我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我猜他们是想问但是怕说错话,让别人笑话。”在爱慕看来,童言无忌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很正常。为了鼓励这些害羞谨慎的学生敢说、多说,爱慕对他们特别留心,“后来我单独和他们说,没关系,胆子大一点,我很乐意和你们说话,做游戏”。
爱慕老师从来不批评我们
“爱慕老师说,想要了解非洲的话可以问他,但不可以随便去摸别的外国人,也不能叫他们黑人。”爱慕的小“粉丝”们大多能说出这句话,“爱慕说过,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在爱慕看来,尽管自己不会因为孩子们无心的举动而不快,然而其他外国朋友却不一定,“如果能让小朋友们在我这里解决一些疑惑,满足他们对非洲的好奇,他们就可能不会对其他人做出不礼貌的事”。
在教孩子们基本的处世礼仪,帮着他们完善自我这件事上,爱慕尤其在意,“虽然实习时间不长,但我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变得更好一点”。
一次,爱慕发现班上一个男孩和同学闹起了矛盾,小男孩生起气来禁不住骂了一句脏话,“我知道他平时就很容易发怒,性格有一点急躁”。早就注意到这个孩子的“暴脾气”,爱慕觉得是时候跟他谈谈了。
让小男孩安静下来之后,爱慕告诉了他三句话:“第一,脏话很难听;第二,你们是同班同学,应该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第三,如果你天天骂他,他肯定会不开心,那么以后有你的地方他一定不会去。”
有条有理地跟他分析了一遍,爱慕不忘和同学们商量平日里对这个孩子多加关注,“坏脾气会给他带来不好的影响,我希望能帮他改变”。
关怀的方法自然不是粗暴的,“在中国,我观察到许多‘心急’的爸爸妈妈,他们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用了催促、责怪、批评的方法”。爱慕不太赞同这类父母的做法,从社工的“优势视角”看,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再根据优点帮助他发展,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爱慕哥哥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我数学学不好,可他说每个小朋友都有擅长的事,也有不擅长的事。”爱慕习惯用鼓励代替批评,小朋友们更爱和他倾诉,也愿意听爱慕的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