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看上去还有些稚气未脱的大三学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实习工作竟然远在迪拜。远离国家、游学海外,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困难呢?
自2011年起,义乌工商学院与浙江新光饰品建立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边学边做、亦工亦学”的教学模式。去年10月,义乌工商学院“新光班”的大三学生王舒杉、羊江河、洪森彪被选派到迪拜新光饰品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实习工作。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他们收获了很多。
王舒杉:努力成为多面手
刚年满21岁的王舒杉出生在绍兴,她在生活中是个十分干练的女孩,做事效率高,学习能力强。“由于是学习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到企业实习,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很受用。”到迪拜实习之后,这些积累让王舒杉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在国外工作,除了要完成好本职工作外,公司所有部门的工作流程都必须掌握,在这里更注重团队合作。”为此,王舒杉在完成本部门工作之后,还要学习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对于一个21岁的大学生来说,工作难度、强度不言而喻。“虽然这里的生活环境、客户群跟国内有很大不同,但是同事们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多亏了这个大家庭,现在我已经完全适应了,原来多面手是这样炼成的。”
羊江河:及时总结好经验
羊江河是这个三人组中最为年长的,今年22岁的他来自磐安。“要尽快适应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羊江河觉得读书时,自主选择空间比较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到了企业之后,规章制度、奖惩制度都十分明确。自身角色也从大学生转变成了白领。“作为设计销售人员,每天都要跟客户打交道,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要及时了解客户的喜好,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在校期间,羊江河就养成了做总结的好习惯,每次学习所得他都及时记录,这已经成为他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到迪拜之后,他仍然坚持做总结的习惯。每天工作完后他都会把当天所得记载在总结本上,需要改善的地方还特别用红笔标注。除此之外,不同客户的需求他都认真地记录,并熟记于心。每次客户回访他都能准确了解其需求,正因如此,短短两个月,他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忠实客户。
洪森彪:充分利用好平台
21岁的浦江人洪森彪一直担任班干部;在实习期间,他也担任工作小组组长。“一直以来,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不单单完成本职工作,还力求将其做得完美,我不希望因自身的懈怠而给领导及周边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
成熟稳重的洪森彪一直怀抱创业梦,学习设计的他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积累经验回国创业。“学院的创业氛围那么浓厚,我很想尝试。在迪拜工作,对于我英语水平的提升很有帮助,我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让自己更加优秀。”每天工作期间,洪森彪为了锻炼口语,都努力用英文跟同事交流,下班后还要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学习英语。“做速卖通是我的梦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