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卑斯雪山在我面前展现时,我有了想拥抱它的冲动。大片的雪地,没有一个脚印。雪绒厚厚地覆盖着,有一种宽厚的暖意。踩进一尺多深的雪中,向着雪山上走去,我感觉自己走在一个无人区。 太阳照射过来。雪山上的阳光像一枚枚闪烁的钢针,越过一排高大的冷杉树,在空中发出锐利耀眼的光芒,那是雪的守护神。 同行中有人捧起一把雪来抹脸,孩子一样开心地发出笑声。雪是天降的灵物,谁能不喜爱呢?尽管对雪并不陌生,雪山的壮观还是把我慑住了。 越过一片雪域,往上走,发现一座醒目的红顶小屋,领队苏说,遇到这儿的山民了。这里位于巴伐利亚州与奥地利的接壤处,属于比较偏僻的地带。阿尔卑斯山的山民很纯朴,见有人上门来,便友善地让进屋内。主人是一位壮硕的中年人,双颊的肤色很重,似两团高原红。在客厅里,苏用德语与主人闲聊着,十多平米的客厅中间摆一张木质的方桌、几把罩着碎花布套的椅子,窗户两边各垂一挂拉开的花色窗帘,窗外映衬一页雪景。我对那页雪景即刻产生极大兴趣,白日可与它安静对望,夜晚可与它在枕边絮语,这根本就是一幅雪窗帘啊! 我被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拉着,上楼去看他的宝物。男孩打开一只小匣子,里面盛着各种我看不懂的硬币,那一定化了他不少心血,想必是他的收藏。这让我想起孩提时的积攒,一分一分充满信心地攒。所不同的是,那时我攒下的是大人给的零花钱,这个男孩显然是在收藏,因为他没有零乱不堪的纸币,全是精致的闪耀着金属质感的硬币。那是一种事业。 该轮到我遗憾了,我看到那只匣子里还没有中国的硬币,而我身边连一枚也找不出了。哪怕仅仅一角小币也是好的呀,那么男孩的收藏里就多了一个新币种,他也将由此获得对一个遥远东方国家的全部想象。无奈之下,我只得用表情向男孩表示对他的赞赏。男孩显得很高兴,被山风吹红的小脸蛋闪闪发亮。显然,只要有人懂得欣赏他就心满意足了。待我拉着男孩回到楼下,我的同伴正向主人道别。离开小屋时,我发现鬼精灵的男孩却不知藏到何处去了。从此,对男孩和他的收藏,我多了一分牵挂。 这是我所到的第一户山民的家,它的平易与简朴,在我后来途经的小镇里得到进一步印证。 在奥地利,即便是沿途的小镇,也自有一分和谐宁静的气氛。大片料理得很好的草地或庄稼,却不见人迹。通常一家中小规模的农场仅需一两个人管理,显示高度的机械化程度。人稀少的地方,让我倍觉空旷。这空旷感,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留白处,流淌着浓郁的艺术余韵。事实上,任何一个开阔的空间,无论雪山、还是乡村小镇,都是维也纳灵魂的悄然延伸之处,它充盈着那个灵魂,使之更加立体、丰满。 我走过一座小镇。刚进镇,路口就有一家掩藏在山石间的宾馆,乍一看,几乎很难发现它的存在。一扇镂花大门虚掩着,我好奇地推开门,院儿里正有一位窈窕的年轻女子走过来。她见到陌生人一点也不惊诧,浅笑盈盈,一个很礼貌的招呼。院里静极,除了眼前大块裸露的山石,再不见别的人影出现。我退门而出,恍如遭遇聊斋里的一个场面。细看大门左侧石墙上嵌着的一块五颗金星的墨绿色小牌,才知这确是一家五星级宾馆。沿宾馆对面一条窄道拾级而上,隆起的高坡上筑有一座座私人住宅,同样的寂静无人。后来我知道,欧洲许多这样的处所,实际上是人们周末或假期度假用的,这也就是这些地方平时难觅人影的原委。 静谧无人中,我往镇中心走去。那里井然有序,铺得很平整的碎石路面洁净而有规则。一条小街曲线一般将小镇划开,小街两旁一户户农家窗台上静静地摆放着鲜花,就像我在风景旅游城市见到的大片花饰一样,只是式样简单了点。这时候小镇上的人们都去了哪里?在干些什么?我一无所知。对于小镇,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没有充裕的时间在这儿逗留,细细察看一角简单的街景、农家小屋门上的一个环扣,触摸这里一盏古旧的街灯……这时,有一对年事已高的老夫妇相携着从街心穿过,他们穿着冬装,宽厚的背影看上去和谐安祥,像是融化到街景里的人物。这是我在这儿见到的唯一一对夫妇。我把他们的背影当作一幅画来欣赏,不料他俩一齐回过头来,冲我笑了笑。我顿觉神清气爽,仿佛吸纳了一口田边草间送来的新鲜空气。这里像极了毕沙罗笔下诗意明朗的乡村风景画,具有某种精神和谐的特征。临出小镇,一座乡村古堡矗立在不远处,又引得我心驰神往。如果不是时间关系,我一定会进去探个究竟的,欧洲的古堡演绎了中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的故事,曾经给了我许多神秘的遐想。那座古堡,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古朴、幽迷,这就是许多人所说的欧洲小镇的魅力罢。它让人们很轻松地丢弃现代生活中的盔甲,打开包装,还原人性。尽管欧洲的城市也有静谧的一面,相比之下,小镇的静谧脱去了一层属于城市的华丽外衣,更趋天然的朴素和平实。当然它也不会像新天鹅堡,居于阿尔卑斯群山之中,却依然四处充斥着皇家的尊严和贵气,像是一个古老悠长偏离尘世的旧梦。而小镇是真实的,它可感可亲,以一位素面丽人的韵味去感染人、吸引人。因此我想,能够主宰人性情的,永远是真实和平易这两大元素。
作者:周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