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还是越南没有统一的时候,我随着上海高炮某部去支援越南北方,在越南北方首府河内工作了近一年时间。其间,我结识了许多越南群众,做了不少好事,耕田、插秧,帮大爷挑柴、理发,帮大娘打扫卫生、挑水……
我所在部队出关(友谊关)是在1968年3月23日,中国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23个支队和海军扫雷工作队共32万余人,保障越南北方铁路、公路和重要港口航线的畅通。
记得出关不久,有一天晚上,我所在部队放电影,驻地附近的越南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看,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热闹非凡。看到两个抱小孩的妇女站在我的旁边,我立刻站起来把自己的一张凳子递给其中一位坐下,又赶忙跑到宿舍去找凳子。好不容易找到五条,我通通拿出来,首先给另一位抱小孩的妇女,然后把剩下的4张一一送到站着看电影的老年人手中。电影开始不久,天下起了雨,我又跑回宿舍去找雨衣。当我把雨衣送到10多个越南人的手中时,他们激动地连声说:“北懂志(你好)!”
6月22日,星期六,是青年团员的“团日活动”时间。时任汽车连团支部书记的我,率领30多名团员来到谅山省朗延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帮助越南人民劳动。事先,我了解到,当地老百姓有10多亩秧田来不及种,正愁没有劳动力的他们听说我带了这么多人来,高兴极了,他们自发立队在田间地头欢迎我们。
我把30多名团员进行了分工,6名体壮力大的负责耕田,平整田地。所谓平整,因该社没有耕牛,我们用人工拉着两块木板,三个人一组,木板上压着大一点的石头,六个人很快就把二丘田耕平整了,这样就可以插秧了。越南农业社的社员,看我们这些年轻人劳动热情这么高,也纷纷加入劳动队伍。
虽然彼此都不懂对方的语言,但从他们的手势和表情,看得出他们对我们这次劳动很满意,对我们解放军也是无比的热爱。等我们把三丘田的秧全部插好,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待赶到驻地吃饭都下午一两点钟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团员活动。
在越南的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帮助越南人民做好事。一次,我出差野战医院途中,碰到一位越南大爷挑着柴回家。我看到他吃力的样子,连忙下车跑上前,接过他的柴担,挑起来一直送他到家门口。越南大爷很感动,他紧紧握住我的手,嘴里不停地说:“感恩懂志!毛主席莫南(感谢同志,毛主席万岁)!”
为了增进与越南人民的友谊,我们出国部队,每个防区、每个连队都有一个“友谊亭”。友谊亭一般都建在路口或公路旁,我们师部汽车连也不例外,有一个友谊亭建在离驻地三里外的公路旁,每天派人值班,风雨无阻。亭内有各种中文版的画报、杂志,也有越文版的书报;有毛泽东像,还有胡志明像。每个友谊亭内,都放有茶水,供来往越南人民休息、饮用。亭内还放有理发工具,来往越南人民理发,全是免费的。
说心里话,我对友谊亭非常有感情,只要有空,就会到这个亭内走走看看。即便没有轮到我值班,每个星期天,也基本上待在友谊亭,为越南人民做事,倒水、泡茶、理发,就是我星期天的主要工作。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枚袜(请进来)”、“枚俄则依(请坐)”“枚翁讷(请喝茶)”等礼貌用语,当年就是为了在友谊亭做好事而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