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不论外贸环境如何变幻,都没能让义乌“圣诞老人”放缓走出去的速度,但在今年,“圣诞老人”终于放慢步伐,只能在步履蹒跚中期待明年的市场能有所拓宽。
“截至目前,圣诞用品的外贸总额预计和去年持平,没有像前几年那样有明显递增。”昨天,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告诉记者,今年各主要出口区域的订单有升有降,而本地制造企业的“马太效应”(好的企业比往年更好,差的企业比往年更差)也日益突显。此消彼涨之下,整体出口额和去年相差不大。
外因
传统市场略有复苏
新兴市场后继乏力
在义乌福田二区的“圣诞村”,圣诞行业协会会员之一的黄先生已经在这里做了三年多的生意。
“前几年欧美市场的单子不太好做,来采购的多为巴西、印度、印尼等新兴市场的客户,但今年感觉相反,欧美传统市场的单子有所增长,原先认为会追加订单的新兴市场却后继乏力。”黄先生介绍,以单价超过50元的圣诞树为例,今年在新兴市场并不怎么受欢迎,价格低一些的其他圣诞树,在销量上也没有大幅提升。
在义乌昊辉贸易公司,欧美客商委托采购的订单让老板姚光辉颇感意外。他说,受债务危机和经济不景气影响,欧美客商已经有两三年没有加大采购量,而且,为了节省开支,不少客商对可重复利用的圣诞用品尤为青睐,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新产品开始重新出现在订单目录上。例如,单价在15美元左右的新款圣诞树、成套销售的场景式圣诞用品、功能独特的圣诞老人摆件等,约占总订单量的30%左右。
与欧美传统市场的回暖迹象相比,新兴市场的订单让部分义乌企业感到失望。义乌大宝礼品有限公司兼营圣诞壁挂饰品,早在两个月前,先后接到数个来自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地客户的订单。“订单总量不大,客户表示后续下单时会加大采购量,可到现在为止都没接到新订单。”该公司业务经理陈晖介绍,相比往年,今年上述区域的订单少了约15%。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新兴市场采购乏力,与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有很大关系。以巴西货币雷亚尔为例,其对美元的汇率在今年8月下旬一度跌至5年来的低位。在过去6个月中,雷亚尔对美元汇率几经波动后,累计跌幅超过10%。反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于持续升值的状态,这意味着雷亚尔对人民币的汇率面临更大幅度的贬值。同样一件圣诞用品,其采购价格对巴西客商来说无形中就上涨了一二十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下,向巴西出口圣诞用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与此相类似,受累于货币贬值的印度、土耳其、印尼等新兴市场,也阻碍了义乌“圣诞老人”走出去的步伐。另外,今年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受局势变动等因素影响,当地采购商势必会缩减圣诞用品的订单,继而拉低今年义乌圣诞用品的出口总量。
内因
从业群体快速扩大
“马太效应”日益突显
除了客观存在、尚未明显好转的外在贸易环境,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也让不少制造企业感到诸多压力。
据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统计,目前义乌圣诞用品商家已经从2010年的400多家增至现在的800多家。其中,福田二区“圣诞村”的经营者数量没有明显变动,但在国际商贸城和周边市场,仅今年就新增了150多家圣诞用品经营户。
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金林分析,在外贸整体消费市场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参与划分份额的商户越多,各家分到的“蛋糕”就越少。商户想提升销量,只有抢同行的份额。在这一过程中,业内都在围绕外商的“口味”相互竞争。例如,欧美市场有45%的圣诞用品来自义乌,当地采购商对产品的环保认证、阻燃性能等有较高要求;俄罗斯、巴西和中东市场有80%以上的圣诞用品来自义乌,当地采购商对价格更为关注……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品质和价格上相互兼顾,但缺乏资金和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想生存下来并不容易。
“从近期部分企业的反馈信息来看,有的企业是越做越好,拿到的单子仍在逐年递增;有的企业则表示和去年差不多,能够勉强维持;有的企业坦言没有去年好。”陈金林介绍,虽然这几种情况每年都有,但从行业内部的数据来看,“马太效应”已经日益加剧———处于金字塔上端的企业将具备更大的承压能力,而底部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严酷的淘汰过程。
市场不会相信眼泪,一些运营成本过高的圣诞用品企业,已经开始谋求转行发展。其中,因为利润抵不过租金而退出这一行业的从业者,并不鲜见。
龚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个例。去年,龚先生为了扩大产品附加值,先后投入数十万元研发亚克力系列的圣诞用品,虽然产品非常精致、漂亮,但相对较高的价格“吓”跑了不少采购商。最终,他仍然回到了销售普通圣诞球、圣诞挂饰的老路上。
龚先生表示,如果经营成本不变,倒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房东的一个电话让他感到压力扑面而来。房东告诉他,现在租用的两间店面,今年起年租金将从原来的12万元涨至15万元。
仔细考虑后,他在本月租期到期后退掉了这两间店面,而且,在国际商贸城一区租用的两个摊位也退掉了一个。龚先生介绍,现在租用的摊位费为每年30万元,工厂年租金要50多万元,如果几处地方的东家同步提价,很可能要多支出近25万元的经营成本。
现在,龚先生正尝试生产和经营万圣节、狂欢节和复活节等西方主要节日的用品,以及灯笼、中国结等产品。如果能在产品设计、包装等方面多花点心思,相信会有不错的市场前景。
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以来已经有一部分原圣诞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其他节庆用品。在圣诞用品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小企业或经营户适时转行或转型拓展新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不错的选择。
延伸
圣诞用品出口多寡
成本省外贸风向标
陈金林认为,圣诞用品是国外市场的刚性需求产品之一,而义乌的圣诞用品占全球销售量的65%以上,义乌圣诞用品外贸订单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本省外贸的风向标。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79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6.7%,其中出口2659.5亿美元,同比增长3%;进口1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其出口增长态势与义乌圣诞用品出口态势基本一致。
就本省今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情况来看,对欧盟出口为407.4亿美元,增长4.1%;对美国出口306亿美元,增长6.2%,两者共占全省出口额的38.7%。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的增幅有所放缓,以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为例,浙江对印度和巴西的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只有0.2%和1.9%,这也和义乌圣诞用品前9个月的外贸态势类似。
陈金林表示,欧美传统市场比较关注圣诞用品的安全性能和质量,对产品的材质、设计创新和专利等非常重视,这意味着义乌圣诞用品对欧美市场出口的门槛在持续提高。而从义乌圣诞用品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注重研发的大企业并不用为订单犯愁,而依靠价格战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小企业,其订单缩水的现象则越来越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际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当下,义乌圣诞用品行业中的小企业和经营户除了在国内外各大展会上结识新客户外,还可以尝试跨境电子商务推介产品,以吸引境外的中小型采购商在网上下单,多管齐下拓展外贸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