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宗元,一位定居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桐乡人,不住墨尔本的大房子,却跑来游埠租一间小屋。他说,他要在游埠投资7000万,打造“郎静山摄影公社”。
27日,记者在一间临时办公室见到了他,穿着棉质黑色的T恤衫和牛仔裤,手提一只麻布包,一眼看出是游埠特色。
从摄影家到商人再到相机收藏家,他的一生充满故事。
从小热爱摄影
生活清贫却乐此不疲
“两年前我就来过游埠了,这次是我第13次来。”2017年夏天,卜宗元第一次探寻世界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故乡游埠,刚好遇上了60年一遇的洪峰,只待了不到两小时便匆匆离去。直到2018年夏天,他再次来到游埠,才深入了解这里。
“我14岁开始画画,19岁接触摄影,26岁结婚,今年58岁。”卜宗元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了摄影,从此着了迷。
1986年,卜宗元在桐乡崇福镇拍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女孩背着背篓翻看食用菌杂志的场景,他把这张作品寄给浙江食用菌杂志社,成了新一期的杂志封面。这个照片上的女孩,后来成了他的妻子。
卜宗元家境清贫,玩摄影的钱都是自己挣来的,当时他在工厂上班,每个月工资19元。但为了摄影,每个月能省下5元钱。他的第一台相机,是与另外两个喜欢摄影的朋友合买的,三个人一共花了65元钱。
“虽然生活上比较清贫,但那段摄影的时光还是挺快乐的。”卜宗元说,黑白的胶卷2.3元一卷,每卷胶卷有36张或者12张。一卷36张的胶卷能用好几个月,拍起来的照片都是自己冲洗,三个人凑一起,用一罐药水洗三卷胶卷的照片,还是挺划算。实在不行就把粮票、肉票、油票卖掉一点,换成钱。
三个人轮流用相机持续了两年。上世纪80年代,卜宗元买了台属于自己的相机,他带着那台相机拍出了一些不错的作品。“后来买了海鸥、富士康相机,换了蛮多的相机,作品参加比赛得了不少奖。”
生活所迫放下摄影
但心中依然牵挂至深
卜宗元工作之余,就是拍照。他拍的《火光就是命令》,曾得到当地政府的嘉奖。那是一辆运有危险化学品的车发生事故,撞到加油站,立即起火了。“我带着相机赶到现场,拍下了消防员拿起水枪救火的照片,记录下救火的瞬间。”
1989年春节,他独自一人带着相机跑到延安拍照。他去的是延安市安塞区镰刀湾镇,被当地艰苦的环境震撼到了。12年后,卜宗元带着家人和孩子开车再次去了一趟延安。
1995年,卜宗元所在的工厂关门了,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每月只有120元的下岗补贴。三十出头的他,风华正茂,他不甘心再成为一名工人,决定经商。
那时,桐乡市名列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单第45位,卜宗元在濮院开了一家卖毛纱的门市部,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元。那几年,卜宗元把摄影完全放下了:“真的没钱了。”
24小时开工的工厂让他没有时间玩摄影,这一放就是10年。到2009年,卜宗元全家移民澳大利亚,居住在墨尔本。
兜兜转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上了相机。这一次,他是收藏家。
“墨尔本有种民品拍卖文化,很多人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拿出来,专门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拍卖集市。”在这样的集市上,卜宗元发现了一台老式庞佐相机,花了20澳元拍下,大约120元人民币,如获至宝。
痴迷老相机
要在游埠传承摄影基因
在墨尔本的10年,他痴迷于老相机,几乎到了疯狂地步,最贵的一台老相机价值高达1000万元。为了收藏它,他曾跨越1200公里。
从那120元一台的相机开始,卜宗元经常在集市上转,有时拍下相机镜头,有时是三脚架,一样一样地开始收藏。有一次,一位收藏家去世,家人将他收藏的300台相机拿来拍卖,卜宗元全部买下。“花了23万澳元,相当于100多万元人民币。”
在收藏过程中,他遇到过一位悉尼先驱报的师傅,从他那里转让到100多台相机,包括他自己制作的相机。
他还爱好收藏淘汰的军用摄影器材,像是K-20轰炸机上的相机、法国360航拍相机、前苏联的间谍相机、美国航天相机等,这些相机价值不菲。
时至今日,卜宗元已经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古董相机2200多台。
“这是1936年法国空军航拍镜头;这是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日本笠原大画幅相机;还有公元1900年欧洲生产的观片器……”他如数家珍,详细介绍已运达游埠的部分藏品。
他说,在古董相机主题馆,将展出300多台1885年到1980年间的古董相机,都是他的个人收藏。
在将要陈列的古董相机中,有一台是上世纪末英国伦敦制造的Ross风琴式湿版相机,价值约人民币1000万元。这台相机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报,拍下过“二战”德国与日本投降的时刻。这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分别刊登在悉尼先驱报的头版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名桐乡人,定居澳大利亚,卜宗元似乎与游埠八竿子打不着。“有人会问我,放弃家里舒适的环境,为什么要跑到这里来,住着租赁的房子。其实,这源于我对摄影的情怀,我希望将毕生的收藏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将摄影大师的基因在这里传承下去。”卜宗元说,游埠有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文化氛围,这些吸引着他。
目前,“郎静山摄影公社”建设已启动旧房腾空、垃圾清运等前期工作,预计将于今年11月底前建成投用。